![]()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我國海洋能技術創新體系政策框架文章來源:newenergy.in-en.com | 發布日期:2022-01-30 | 作者: | 點擊次數:
有學者將新技術商業化的全過程分解為構思、孵化、示范、推廣和持續5個子過程。結合我國技術創新的實際情況,可將技術創新過程分為6個階段,即創意階段、研發階段、中試階段、批量生產階段、市場營銷階段和技術推廣階段。參照上述過程劃分以及海洋能技術創新的特點,海洋能技術創新過程也可分為6個階段,即技術原理形成階段、裝置設計階段、樣機制造階段、海試階段、示范推廣階段和規模化階段。目前我國海洋能技術發展正處在研發到產業化的過程,在此期間可能發揮關鍵作用的是國家層面的政策,即國家制定的有關能源規劃、生產、運輸和使用的原則和要求。 《中華人民共和國能源法(征求意見稿)》全面總結我國能源發展的實踐經驗,在第七十八條“科技創新”中明確提出“國家鼓勵和促進能源科技創新,推動建立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能源科技創新體系,采取措施促進能源新技術、新產品和新設備的研發、示范、推廣和應用。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組織對能源領域取得原始創新、集成創新以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突出成果的推廣應用”。該法未來的出臺和實施將對我國能源科技創新體系的建設發揮關鍵性作用。 2016年《中國制造2025-能源裝備實施方案》提出重點開發“10 MW 級海上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海上漂浮式風力發電機組及各種基礎結構”。同年《海洋可再生能源“十三五”規劃》要求實施海洋能科技創新發展,明確提出“研發深海漂浮式風電機組,探索海上風電和波浪能、潮流能等綜合利用,掌握遠距離深水大型海上風電場設計、建設及運維等關鍵技術,推進深海風電發展”“構建技術創新體系”以及“充分發揮企業在海洋能技術創新體系中的主體地位,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鼓勵建設海洋能國家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全面提升企業創新動力,增強海洋能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培育一批海洋能龍頭骨干企業和專業化中小企業。依托具有創新優勢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創建海洋能國家重點實驗室和國家工程實驗室”。 我國已認識到國際新能源裝備競爭不僅是裝備總成企業之間的競爭,而且是包括基礎材料、核心零部件、軟件信息系統和應用服務等在內的國家技術創新生態系統之間的競爭,任何環節出現“短板”都可能成為降低產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國海洋能技術創新體系政策基本涵蓋從基礎科學研究、產業技術研發到產業化的“全創新鏈”。在基礎科學研究方面,現有政策注重通過科研主體建設和科研體制改革,促進基礎性前沿技術的突破和科技成果向產業部門的轉化;在產業技術研發方面,現有政策注重通過加大對創新主體的資金支持、促進共性技術機構建設和組織產業聯盟等方式,加大對技術的投入和降低企業的研發風險,同時形成自主技術標準;在產業化方面,現有政策注重技術應用示范工程建設和規模化消費市場基礎設施建設。與此同時,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和市場推動相結合的原則,采取必要措施擴大海洋能產業的市場需求,以持續穩定的市場需求為海洋能技術創新創造有利條件。 目前我國海洋能產業的核心技術能力、技術創新水平和技術市場化程度仍有待提高。與國外促進新能源技術創新的政策框架相比,我國相關領域的政策框架仍存在明顯缺陷。①重視扶持和投入,而輕視服務和協調。目前我國鼓勵海洋能技術研發投入的方式主要是加大對企業等創新主體的財政、金融和稅收等優惠,雖然大規模的研發投入是產業技術進步的必要條件,但如果存在創新系統的“結構性缺陷”且缺乏對創新主體的科技服務,那么相關投資的效率就會受到影響。②具有指導性的規劃政策較多,但缺乏支撐保障、實施細則和后續評估,導致有些企業沒有實際享受扶持和服務,同時尚未形成政策完善機制。 示范工程的重要功能之一是為集成技術提供試驗場所。目前我國海洋能技術的發展逐步從引進國外技術、實現技術國產化到形成以自有知識產權為主的研發能力,但技術應用示范工程仍存在“應用有余,示范不足”的問題,即示范工程僅是簡單地應用新技術,供應商和客戶之間沒有建立積極的技術信息反饋渠道,同時尚未將技術改進作為項目評估的重要標準。此外,對于海洋能來說,動態的市場拉動對于技術的完善非常重要,而目前的示范工程雖在市場培育方面發揮一定的作用,但在培育新技術試驗性用戶方面發揮的作用卻很有限。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