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海洋能 小水電 天然氣水合物 |
日”“月”齊出力 中國電建打造潮汐與光伏協調運行新模式文章來源:newenergy.in-en.com | 發布日期:2024-09-20 | 作者: | 點擊次數:
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由中國電建勘測設計并承建的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正伴隨著潮起潮落 “電”亮千家萬戶 近年來,這里又發生了一些變化 不僅升級成潮光互補智能電站 并且“智商”不斷提升 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這是全球第四大潮汐發電站,能利用潮水漲落雙向發電,是世界最先進的潮汐發電工程之一。”在央視紀錄片《大國重器》第二季中,有一段話如此介紹這座由中國電建所屬華東院勘測設計、水電十二局施工建設的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該電站位于浙江省溫嶺市樂清灣,是中國潮汐能開發利用的國家級試驗項目,也是我國最大的潮汐能電站。1980年,電站第一臺機組投產發電,距今已有四十四年。 電站大壩為粘土心墻堆石壩,壩頂全長670米,高程5.62米,包括防浪墻在內的壩頂寬5.5米。其所在的江廈港縱深9千米,壩址處的口門寬686米,系狹長半封閉淺海半日潮港,多年平均潮差5.08米,平均漲潮歷時6小時28分,落潮歷時5小時28分。 電站原裝機容量3.2兆瓦,安裝5臺機組,年發電量600萬度。建設時預留6號機基坑,為電站建成后繼續研制、安裝新型潮汐發電機組創造條件。 這5臺機組不僅需要適應水流的正反向變化,還要長年在水頭低、流量大、鹽霧及海水環境中完成發電任務。 機組設計伊始,江廈潮汐電站的機組設計為日后我國開發大、中型潮汐電站提供借鑒,機組設計具有大、中型潮汐電站機組雛型屬性。機組設計了燈泡貫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機型,水輪機直徑2.5米。 進入21世紀后,6號機組研制被列入國家“863”高新技術研究發展計劃。通過新技術的應用,一臺新型雙向臥軸燈泡貫流式水輪/水泵、發電/電動機組研制成功,機組單機容量700千瓦,可在雙向發電、雙向抽水、雙向泄水六個工況下運行,不僅增加了電站運行的靈活性,更填補了國內潮汐電站多工況運行方式研究的空白。 6號機組正向發電為89.4%,反向發電為84%,大大提升了單機穩定性和機組效率。同時,該機組將流體機械及工程學科的研究領域拓展到潮汐電站,為國內今后在該領域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參考。 泥沙淤積是關系潮汐電站建設成敗的關鍵問題。項目團隊在選擇站址時便收集了大量的泥沙資料,并對泥沙淤積的可能性和嚴重性進行分析,預先采取防淤清淤措施。經過多年運行,除海側壩角有少量泥沙淤積外,庫內淤積并不嚴重,為后續電站的防淤清淤提供了寶貴經驗。 2022年5月,中國電建所屬華東院總承包建設的溫嶺100兆瓦潮光互補智能電站全容量并網,江廈潮汐試驗電站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這是我國首次將太陽能和潮汐能互補開發,為我國海洋能源綜合利用,提供新案例。 如果說潮汐能是靠月亮“出力”,那么潮光互補就是“太陽月亮同出力”。浙江溫嶺潮光互補智能電站,總裝機容量為100兆瓦。項目充分利用潮汐電站的庫區水面,通過在2000畝的水面上安裝18.5萬余塊光伏發電組件,實現光伏發電與潮汐發電互補,在提高總體電量輸出的同時,通過控制潮汐發電的時段和功率有效平抑光伏發電波動,提升電站輸出品質,打造潮汐與光伏協調運行新模式。 “數智化”技術,讓這座光伏電站的運維變的更“聰明”。項目團隊打造的“智慧光伏”系統,為電站建立了全數字化的智能分析平臺,做到全方位實時監控電站運行狀態,精確定位故障、及時告警,實現對光伏電站的統一運維管理。 如今,在“智慧光伏”的賦能下,電站通過無人機巡檢和AI智能診斷就可完成日常巡檢維保工作,巡檢效率和精度得到有效提高,溫嶺潮光互補智能電站智能化、自動化程度均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