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第二屆)城市防洪排澇國際論壇
文章來源:no-reply@nl.prnasia.com | 發布日期:2015-07-02 | 作者: | 點擊次數:
2015(第二屆)城市防洪排澇國際論壇 【2015 年10 月14-15 日 中國·廣州】 參 會 費 用:2800元/人 | 展 臺 贊 助:20000元 | 演 講 贊 助:50000元 (具體詳見下方) | 會 議 背 景: 近年來,城市防洪排澇作為重大的民生工程之一,得到了政府部門和社會各界的強烈關注與大力推動。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開展中央財政支持海綿城市建設試點工作的通知》中提出“加強海綿城市建設”,從而對雨水“吸放自如”。城市的擴張,改變了區域自然肌理,地面過度硬化導致地表徑流劇增;“重污水,輕雨水”雨污合流排洪效率降低,城市水面調蓄能力嚴重不足,地下管網建設缺乏常規管理和質量監督,面對“暴雨”城市應急管理脆弱;應急系統和風險意識薄弱的現象。由此可見,城市防洪排澇顯然已經不是某一個城市的問題,它是中國城市集體面對的現代性難題。城市排水也不僅僅是一個技術問題,是城市規劃、城市建設、城市管理等多方面累積而成的系統問題。 因此如何“科學建設城市防洪排澇系統”迫在眉睫,需要政策、管理、技術、產品多方面的支撐,也需要廣泛開展國際合作交流,共同探討解決思路。2013 年10 月首屆“城市防洪國際論壇”在上海成功召開,引發強烈反響和討論,組織各方同意將其形成慣例,定期召開,推動防洪排澇問題的學術討論和問題解決。相關各方希望通過此次活動,交流經驗,互相學習,從城市防洪和排澇的兩個方面共同探討,促進建立合理的城市洪水內澇綜合防治體系,進而促進城市的可持續性發展。 2015(第二屆)城市防洪排澇國際論壇將于2015 年10 月14-15 日在中國·廣州舉辦。本屆論壇以“科學建設城市防洪排澇論壇”為主題,匯聚國內外800 多位高層及精英共同探討防洪排澇行業的熱門話題。本屆論壇將以更專業的學術交流活動、更強大的國際化陣容、更系統化的展示規模、更廣泛的宣傳渠道重裝推出,為行業內專家學者、企業高層創造最佳的技術與信息交流平臺,為業主方、施工方與供應商創造最有價值的有關解決方案的展示與觀摩平臺。本屆論壇將與2015 (第二屆)城市防洪排澇國際論壇暨展覽會同期舉行,為國內外業內人士搭建一個展示最新的技術發展,交流行業核心話題,探索中國市場機遇與挑戰的業界頂級會展平臺。 會 議 內 容: 1. 排水防澇綜合規劃大綱實施一周年回顧——排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的重點與難點; 2. 基于模型的縣區排水防澇綜合規劃案例分析——以四川省某縣為例; 3. 天津市地道(隧道)內澇災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 4. 上海市防汛排水安全的探討; 5. 城市排水防澇規劃的探索與思考——以廣州市中心城防洪防澇規劃為例; 6. 城市內澇分析及解決措施探討——以北京市為例; 7. 國外排水防澇規劃及設計理念(美國、法國、丹麥等); 8. 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與工程實踐——頂端設計、系統解決、重點突破; 9. 城市防洪規劃氣候評價與城市洪澇氣象風險預警應急; 10.城市防洪排澇工作預警預報系統和應急聯動系統; 11.新形勢下我國城市洪澇問題; 12.城市洪澇應急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13.排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的重點與難點; 14.排水標準提高與內澇防治建設。 大會部分擬邀嘉賓: 王浩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水科院水資源所名譽所長; 中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教授級高工 張建云 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水利科學研究院院長 王翔 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辦公室副主任 周文波 上海城建(集團)公司副總裁兼總工程師 王志強 上海城建(集團)公司董事長 丁強 廣州市水務局局長 李贊堂 中國水利學會秘書長 楊忠誠 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副理事長 章林偉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城市建設司副巡視員 張辰 上海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 左紹斌 武漢水務局局長 胡欣 上海市水務局副總工程師 上海市防汛指揮部辦公室常務副主任 山田淳 日本立命館大學教授 趙魯強 中國氣象局公共氣象服務中心水文地質氣象室主任 陳洋波 中山大學水災害管理與水利信息化實驗室主任 周玉文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 車伍 北京建筑大學城市雨水系統與水環境教育部重實驗室教授 RobertBishop 加拿大RB Water 工程咨詢公司總裁 MartinVilhelmsen 安博工程咨詢(北京)有限公司 中國區首席代表 | 程曉陶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副總工程師 徐偉 香港特別行政區渠務署副署長 劉曙光 同濟大學土木工程學院水利工程系教授 王虹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訪問研究員 劉敏 高級講師,阿德萊德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趙冬泉 北京清控人居環境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 王強 北京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丁鶴 成都市水務局副局長 房小怡 北京氣候中心副主任 謝映霞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水務與工程院副院長 吳慶洲 華南理工大學教授 劉俊 河海大學水務工程系主任、教授 王復明 鄭州大學水利與環境學院院長、教授 馬京津 北京市觀象臺副臺長 崔健 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第三設計所副所長 焦飛宇 天津市水利科學研究院高級工程師 AjayGairola 印度理工學院魯爾基分校副教授 W.F .Geiger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可持續水管理教席; 原德國杜伊斯堡大學城市水管理研究所所長、特聘教授 MeenB. Poudyal Chhetri 尼泊爾災害管理中心主席 | 會 議 日 程: 主論壇 10 月14 日上午 上海市防汛排水安全的探討 排水標準提高與內澇防治建設 排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的重點與難點 城市防洪排澇工作預警預報系統和應急聯動系統 新形勢下我國城市洪澇問題 城市洪澇應急管理系統關鍵技術研究 城市防洪規劃氣候評價與城市洪澇氣象風險預警應急 天津市地道(隧道)內澇災害防治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 排水防澇設施建設與工程實踐——頂端設計、系統解決、重點突破 排水防澇綜合規劃大綱實施一周年回顧——排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的重點與難點 10 月14 日下午 城市內澇分析及解決措施探討——以北京市為例 美國城市排水防澇規劃設計的原則 國外排水防澇規劃及設計理念(美國、法國、丹麥等) 日本聯合下水道系統區域雨水管理策略 在健康和安全環境中生存的權力——印度憲法制度框架 東莞城市內澇預報預警 美國城市雨洪管理的演變:從陰溝暗道到綠色潔凈 尼泊爾洪水發生現狀及應對措施 北京市下凹式立交橋內澇積水原因與治理措施 加拿大多倫多地區城市防洪發展 裁彎取直工程對河流健康的影響研究——以薊運河為例 基于模型的縣區排水防澇綜合規劃案例分析——以四川省某縣為例 城市排水防澇規劃的探索與思考——以深圳市中心城防洪防澇規劃為例 利用遺傳算法驅動SWMM 模型優化內澇治理方案– 澳大利亞經驗及合肥項目案例 10 月15 日全天 防洪專題論壇 山地城市防洪排澇規劃研究與探討 城市防洪工程體系規劃與管理 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系統規劃與管理 城市防洪預案體系 完善城區洪澇水計算模型和城市水文監測系統 基于數字排水技術的城市雨洪綜合利用方案設計與評估 中國城市洪澇防控若干瓶頸問題探討 城鎮化迅猛進程中抑制洪澇風險增長方略的比較與啟示 防洪新概念——雨水隧道 城市地下空間的防洪與對策 基于模型分析的北京市中心城防澇系統規劃 防汛能力調查評估與對策 排澇專題論壇 南充市城區排水(雨水)防澇綜合規劃編制探討 從城市排水運營角度尋找內澇治理突破口 合理規劃城市不同區域內排澇設施配置和雨水入 滲與集蓄工程設置 生態低碳排水系統的展望與構建 城市排水管線的改造 城市防汛信息化解決方案 全力破解排澇難題積極應對城市內澇 換個角度看內澇——淺談對城市內澇的再認識 快速城鎮化背景下的城市排水防澇規劃 中國古城排澇減災經驗及啟示 中國東部城市排澇標準研究 氣候變化對北京市排水規劃設計標準的影響研究 | 參 會 標 準 及 回 報 條 件: 參與標準及回報條件 | 參會單位 | 2800元 | 1.可獲得1個參會代表名額。 2.可獲得會刊和通訊錄各1份。 | 展臺贊助 單 位 | 20000元 | 1.贈送2個參會代表名額和2名展臺工作人員名額。 2.單位名稱、LOGO出現在大會有關的宣傳資料和網站上。 3.會議現場標準展位1個,供單位產品展示宣傳用。 4.贈送大會會刊彩色插頁廣告1P,會刊和通訊錄各2份。 | 演講贊助 單 位 | 50000元 | 1.贈送1個VIP嘉賓名額和3個參會代表名額。 2.單位名稱、LOGO出現在大會背景板上和大會有關的宣傳資料和網站上。 3.可在大會上發表主題演講或參與嘉賓圓桌討論。 4.贈送會議現場標準展位1個,供單位產品展示宣傳用。 5.贈送大會會刊彩色插頁廣告1P,會刊和通訊錄各4份。 | 其他贊助 ____________ | ______元 | 回報權益以大會組委會制定的《2015城市防洪排澇國際論壇贊助方案》內容為準。 | Registration/預訂席位 | 報 名 請 填 寫 并 發 送 以 下 信 息 至:seek@meeting-bm.com,謝謝。 公 司: 會 議:《(第二屆)城市防洪排澇國際論壇》 費 用: 姓 名: 職 位: 郵 箱: 手 機:參與類別:參 會[ ] 展 臺 贊 助[ ] 演 講 贊 助[ ] 其 他 贊 助[ ] 貴司 主要聯系人信息,謝謝: 姓名: 職位: 郵 箱(非常重要): 電話: 手 機(非常重要): 報 名/咨 詢:顧經理 電話:13671655537 15901829104 郵 箱:seek@meeting-bm.com(報 名 以 及 咨 詢,請發送至此郵 箱,如未及時答復, 歡 迎 來 電 確 認 報 名 信 息) |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