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
汕頭倒貼錢推進沼氣使用 改變農家生活文章來源:人民日報-華南新聞 | 發布日期:2006-06-01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沼氣不但改善了汕頭農村衛生狀況和生態環境,還有助于形成“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模式,促進農村循環經濟的發展 。 本報訊 近日,記者來到汕頭市沼氣池最為集中的山村東坑村采訪。當記者走進一家農家小院,只見在廚房內潔凈的沼氣灶臺前,主人將開關一旋,沼氣火苗隨即在灶臺升起,不到10分鐘,一壺水就燒開了。“以前我們煮飯,劈材點火費時費力,屋子四壁也經常被熏得黑乎乎的。自從用了沼氣,做飯更方便了,家里也潔凈多了,既省時又省力,村里的環境也與以前大不一樣。”這家的主人高興地說。 采訪中,記者了解到,去年以來,汕頭市以東坑村為試點整村推進發展150個沼氣用戶,每戶補貼800元,村里農村沼氣建設的新熱潮正在掀起。據統計,汕頭全市共有沼氣用戶2377個,主要分布在潮陽區、潮南區和南澳縣等地山區鄉鎮和種養戶。此外,建成并投入運行的畜禽養殖場中型沼氣工程4座,年產沼氣80萬立方米,折標煤571.5噸,沼液、渣4.5萬噸,每年可創經濟效益達200萬元以上。 “建沼氣池改變了山區農民以柴草等為燃料的傳統觀念,既改善了生態環境,又減輕了農民負擔,農村循環經濟也得到了更好的發展,農民增收了,農村衛生條件也大為改善。”廣東省副省長、汕頭市委書記林木聲談到沼氣時,顯得有些欣喜。 該市農業局土肥能源站負責人梁廣成說:“汕頭農村沼氣建設已從過去單一的生活型擴展到生活生產型,從生活領域擴展到生產領域、生態領域和環境衛生領域。形成了‘豬―沼―果(菜)’等以沼氣為紐帶的能源生態農業模式,與調整農業產業結構、發展高效生態農業、無公害農產品生產緊密結合起來,切實提高了發展沼氣的綜合效益。”如今,以沼氣技術為核心的能源生態模式農戶,節約了能源,發展種養業,年增收節支可達2000元左右。 據悉,“十一五”期間,該市將按照政府引導、農民自愿的原則,大力發展農村戶用沼氣和大中型畜禽養殖場沼氣工程,通過整合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生態農業技術,因地制宜地推廣以沼氣為紐帶的能源生態農業模式,幫助建池農戶取得綜合效益,改善人居環境和畜禽場養殖生態條件,治理污染,構建“養殖―沼氣―種植”三位一體的生態農業新格局。廣東省農村沼氣建設的重點在東西兩翼經濟欠發達地區,省級財政專項資金給予重點扶持,粵東地區占全省總數的22.7%。在近來能源緊缺和價格上揚的背景下,農村沼氣建設有了更大的吸引力。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