旌陽區在農村能源職能劃入后,認真搞好技術人才培訓,引導農民從傳統的燒柴燒煤轉向使用新型能源——沼氣,僅2005年就建沼氣池1260口。
沼氣建設是發展農村新能源、改善農村面貌、提高農民生活質量的有效途徑,近年來,旌陽區把農村沼氣建設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一項重要工作來抓。旌陽區委、區政府領導經常深入到建池農戶家中視察沼氣建設的效果,并從政策上和資金上支持農民改良能源。去年,該區將沼氣建設納入政府年度目標考核,并投入40萬元資金用于農村沼氣建設。為將工作落到實處,區農業部門多次召開局務會分析、研究農村能源工作存在的問題、面臨的形勢,明確工作目標,避免了盲目性。
針對全區沼氣生產工僅10余人,遠遠不能適應沼氣建設的需要等突出問題,該區加強技術培訓,從各鄉鎮推薦的人員中選拔具有建筑資質的精干技工49人,聘請省農能辦、綿竹市農能局的老師進行實踐技能和理論知識培訓,使受訓人員掌握了沼氣發酵原理和建池的操作要領。通過考試、考核,參訓的49名技工全部取得國家級沼氣生產工資質證書。為了擴大受益面,去年該區又舉辦兩期沼氣建設培訓班,培訓100人次,其中取得高級工證書的5名,中級工證書6名,初級工證書的38名,使全區沼氣生產工總數達到61名,為沼氣建設提供了技術力量。
除技術培訓外,該區還通過組織參觀、召開現場會、廣播、電視報道等形式開展廣泛宣傳,讓農村廣大干部了解沼氣建設對于改善農村能源結構、改善居住環境和生活條件的作用,提高他們對沼氣建設重要性的認識,激發了他們建池積極性。與此同時,該區還堅持齊頭并進、協作配合、整合資源、提高建設效益的思路,與畜牧部門配合,先后在孝感、旌陽、壽豐等鄉鎮進行80戶養殖大戶沼氣建設,解決了禽畜糞便的污染,提高了養殖效益。孝感鎮太平村養雞大戶周漢陽建池30立方米,不僅自己用氣得到保證,還向3家農戶無償供氣;旌陽鄉養殖大戶楊洪國以前因養殖污染嚴重,附近農民怨聲載道,2005年在區農能辦、畜牧局的幫助下,建設9口沼氣池1200立方米,不僅污染得到處理,滿足了整個養殖場用氣,還無償向周圍10多家農戶供氣。該區農能辦結合血防爭取政府支持,在和新、新中等鎮修建268口沼氣池,既解決了血防滅螺,又增加了清潔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