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右江區永樂鄉看到,田間地頭,有的村民正忙著為果樹、蔬菜施灑沼液;有的村民正滿懷欣喜摘收使用沼渣作肥料種出的瓜果。潔凈的廚房里,灶臺上跳動著藍色的沼氣火苗……沼氣給右江區農村帶來了朝氣。
近年來,右江區為了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環境”臟、亂、差”的問題,大力推進以沼氣池建設為龍頭的農村生態循環經濟建設,發展“豬——沼——菜(糧)”、“豬——沼——果(蔗)”、“豬——沼——果——燈——魚”等農業生態種養模式。到目前為止,全區9個鄉鎮(街道)共建沼氣池10100座,配套改廁6000多座。大大減少了能源性消耗,有效地保護了森林資源,改善了生態環境。
沼氣池建設還成為農民增收的推動力。2005年,該區建成生態養魚池1800座,出欄肉豬23萬頭,施用沼肥的甘蔗、無公害秋冬菜、水果達30多萬畝,建成了以沼氣池為紐帶的無公害蔬菜、優質荔枝、香蕉、西瓜,畜禽水產等農業種養基地10多個,農民人均現金收入2400元,同比增長32%。
由于大力發展沼氣池建設,全區農村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涌現出一批生態農業示范村,這些村屯的群眾以保護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合理利用資源,逐步形成收入比較穩定的“豬——沼——果——燈——魚”的生態種養鏈。如保安村那利屯建有沼氣池47座,魚池212座,年產魚達4萬多公斤,戶均養豬存欄4頭,人均種植水果2畝,基本實現戶戶有沼氣池,家家養有豬、建有魚池和果園。全屯新種草皮600多平方米,建成長600米、寬3米的環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