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廣網銀川4月11日消息(記者廉軍 通訊員范靜)記者從日前召開的全區農村能源工作會議上了解到,目前,寧夏農村能源建設范圍已由2001年的8個縣擴大到22個縣(市、區)和農墾系統,受益農戶由1萬戶增至近20萬戶,其中,戶用沼氣用戶五年來增長了近10倍。
近年來,為改變農民生活方式,開辟農村新的潔凈能源,寧夏農村能源工作積極探索能源生態發展模式。隨著建設領域的不斷拓展,建設的內容由最初以戶用沼氣為主向大型沼氣、太陽灶、太陽能熱水器、節能抗(灶)、秸稈氣化等多元化清潔能源方向發展。五年來,全區共投入農村能源建設資金3.68億元,,共建成戶用沼氣池 10.6萬口,大小型沼氣工程53處;推廣太陽灶10萬臺,太陽能熱水器12萬臺,建造太陽房7萬平方米。截至2006年,全區共累計發展農村沼氣用戶10.6萬戶,普及率達12.3%,重點建設縣如隆德縣、彭陽縣、惠農縣普及率已超過30%。能源的有效利用不僅解決了農民的生活用能問題,同時對改善農村衛生條件,促進循環農業和相關農業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據測算,寧夏沼氣用戶年均使用化肥農藥數量比非沼氣用戶下降19%左右,每畝單產提高10%以上。
同時,寧夏農業有關部門在總結推廣農業部生態家園發展模式的基礎上,結合寧夏實際,探索推廣了“四位一體”、“三位一體”、“五配套”、“一池三改”等適合全區發展的技術模式,并取得較好成效:全區10.6萬沼氣用戶,每年可節能增收1.5億元以上,戶均年增收千元以上。
為實現寧夏創建“萬池縣、千池鄉(鎮)、百池村”目標,寧夏自治區計劃到2010年實現全區農村沼氣突破30萬戶、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30座、推廣太陽灶40萬臺、推廣太陽能熱水器5萬臺。在全區構建起以農村戶用沼氣工程建設為基礎,以太陽能利用和秸稈氣化為補充,以節能新技術和新產品推廣為引導的新農村能源應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