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龐各莊創新奶牛合作社在全國率先使用沼氣干發酵技術,用牛糞和秸稈進行厭氧發酵,處理過程中只生產沼氣和有機肥,不用水,也不產生污水,避免了二次污染。目前,該牛場沼氣干發酵一期工程已經投產,每月產沼氣5000立方米、有機肥150多立方米。
這項沼氣干發酵技術由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結合我國農村實情開發,正在申報多項國際、國內發明專利。筆者在現場看到,只見太陽能集熱大棚里有兩個發酵槽,一個槽里兩個螺旋翻攪器正把牛糞和秸稈翻攪得熱氣騰騰,另一個槽已罩上密封膜,里面鼓鼓地充滿了氣體。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工程師韓捷介紹,沼氣干發酵工藝改變了過去液體厭氧發酵,將固態農業廢棄物直接進行中溫厭氧發酵處理,生產沼氣,發酵剩余物全部為固體有機肥。處理過程中自身能耗低,一般情況下靠牛糞自身的生物能就可以完成干發酵。
奶牛合作社經理毛光祥介紹,牛場現有400頭奶牛,每天產牛糞七八噸。以往只能往旁邊堆放,臭烘烘的影響環境,或者經過簡單發酵后以每噸三四十元的價格賣給當地農民。現在,牛場不僅解決了環境污染和能源問題,每噸有機肥還能賣到300元左右。
正在進行的二期工程完工后,牛場每月產1.5萬立方米沼氣、450噸有機肥,可滿足全村500戶村民用氣,農戶每年比使用液化石油氣節省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