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河南農村沼氣發展快 為民辦實事讓民得實惠

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 發布日期:2008-01-15 | 作者:田宜龍 | 點擊次數:

大河網-河南日報工本報記者   田宜龍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了“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建設生態文明等重要論述。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增加農村沼氣投入。”

農村沼氣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一項變廢為寶、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生態環境的惠民工程、民心工程,近年來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并作為十件實事之一要求抓好。目前,全省農村沼氣已經發展到238萬戶,在新農村建設、促進農民增收、節能減排等方面產生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

為深入貫徹十七大精神,回顧、總結我省農村沼氣建設的新成就、新亮點、新經驗,進一步推動我省農村沼氣建設健康穩步發展,本報今日起推出系列報道。

四年增加200萬戶,增量居全國首位

新年伊始,一個喜訊在中原大地上傳遞:全省農村沼氣迅猛發展,2005年突破100萬戶后,今年又邁上了200萬戶的新臺階。

據河南省農業廳最新統計,2007年,全省新增農村戶用沼氣55萬戶,超額完成了省委、省政府作為十件實事之一的全年50萬戶沼氣建設任務,全省農村戶用沼氣池累計發展已達238萬戶,占總農戶的12%,占目前適宜發展農戶的20%,占全國戶用沼氣總數的近1/10。新增農民沼氣生產工3232人,累計達到20061人,建設村級服務網點2036處,累計建設大中型沼氣工程901處,池容25.6942萬立方米,同時擴大沼氣綜合利用技術的推廣規模,年促進農民增收節支20多億元。目前,全省已有商丘、周口、新鄉、南陽、洛陽、安陽、駐馬店、平頂山、鄭州9個省轄市沼氣用戶超過10萬戶,從2002年的不足30萬戶,到今年的238萬戶,我省農村沼氣建設一年一個新臺階,四年間增加了213萬戶,增量居全國首位,總量居全國前列。

我省農村沼氣建設的快速發展引起了全國關注。

2003年12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在我省進行工作考察時,來到商丘市梁園區劉口鄉西劉村的農民家中,察看了以“沼氣池、改廚、改廁、改圈”為主要內容的農村能源基本建設項目。

2006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我省考察期間,到孟津縣送莊鎮清河村,與村民座談了解“三位一體”農村沼氣建設情況。

近年來,國家發改委、國務院扶貧辦、農業部等國家有關部門領導先后來我省考察沼氣建設情況,對我省發展農村沼氣的做法給予肯定。

2006年11月,農業部在我省召開了全國生態家園富民行動工作會議。來自全國各地的150多名代表參觀了我省農村沼氣建設情況。農業部副部長危朝安盛贊我省沼氣建設:“綜合了四位一體豬沼菜,創新了服務體系建管用。”

近年來,先后有廣東、廣西、山西等省市的十多個考察團來我省參觀學習農村沼氣建設的經驗。

農村沼氣建設已成為我省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大亮點。

為農民辦好這件大實事

河南省委、省政府站在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改善民生的戰略高度,把農村沼氣作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工程來抓。從2006年開始,省委、省政府連續兩年把農村沼氣建設列入為民辦好的十件實事之一,2008年又一次將其列入,要求抓實抓好,真正造福于農民。

省委書記徐光春、省長李成玉、省委副書記陳全國等省領導多次深入農戶進行調研,對沼氣建設提出明確要求。

省政府連續三年召開專門會議,研究部署農村沼氣建設。“但就沼氣這么一個單項工作,連續三年以省政府的名義召開會議,在省農業部門是少有的,足以證明省政府對這項工作的高度重視。”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說。

我省還先后出臺了進一步加強農村沼氣建設管理的意見和農村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把沼氣建設與環境整治結合起來,與村鎮規劃結合起來,與污水治理結合起來,與生態村、文明村建設結合起來,搞好改廚、改廁、改圈、改水、改院等配套建設。

我省建立沼氣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對全省沼氣建設工作進行統一安排、統一指導、統一督察,有力地推動了全省沼氣建設工作的扎實開展。各地基本形成了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業務部門全力抓的工作格局。

為把沼氣建設這件實事辦好,確保建設質量和農民長期受益,省農業廳高度重視沼氣建設,尤其在國債項目建設上,多次召開會議進行專題研究,把沼氣建設項目作為農業廳的工作重點之一,并采取了一系列切實有效的措施,努力把沼氣項目做成全省農業和農村經濟工作的亮點之一,為此制定了《河南省農村能源項目獎懲辦法》,實行和其他廳管農業項目捆綁式獎懲,印發了《河南省農村沼氣建設項目檢查辦法和驗收辦法》、《河南省農村沼氣建設國債項目管理細則》,簽訂了責任書,層層落實。

省農業廳采取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管理辦法,對沼氣建設實行了旬報制、一線督導制、落后通報制、電話催報制等形式,并堅持統一組織檢查和隨機抽檢相結合,對項目建設的各個環節嚴格督察。在建設中,各地十分注重技術服務指導,開展了不同形式的技術培訓。同時,注重建池安全質量,嚴格按照技術操作規程,把好質量關。

省農業廳廳長張廣智說,經過近幾年的努力,全省沼氣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徹底扭轉了一度在全國落后的被動局面。我省的沼氣小公益項目、國債項目都經受住了國家財政部、發改委、農業部的數次明察暗訪,并得到了全國政協、國家發改委、農業部等有關部門領導的高度評價。由于我省措施有力,效果明顯,贏得了農業部的信任,在項目安排上給予了大力支持。

據介紹,2003年我省沼氣國債項目僅有27個縣、215個村41793戶,補助資金3343.44萬元;2004年30個縣、306個村41110戶,補助資金3288.8萬元;2005年增加到38個縣、370個村57500戶,補助資金4600萬元;2006年更是達到72個縣、1022個村140503戶,補助資金11240.24萬元,2006年一年的投資額超過了2003年至2005年三年投資額之和。

在爭取國家項目資金的同時,我省采取多種措施加大沼氣建設的投入。2006年全省各級財政共投入沼氣建設資金2.5億多元。今年全省市、縣兩級財政共落實沼氣建設資金2.7億多元,其中市級1億多元,縣級1.7億多元;有9個省轄市市級財政投入超過500萬元。今年,省財政還拿出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于沼氣服務體系建設,真正讓沼氣造福農民。另外,一些地方通過“親情行動”籌資、扶貧資金、農民自籌、小額貸款等,初步形成了多渠道的農村沼氣建設投資機制。

清潔家園入畫來,增收致富喜開顏

農民群眾是沼氣建設的主體,調動農民群眾的積極性是大力發展沼氣的關鍵。近年來,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報紙雜志、廣播電視等多種形式廣泛宣傳,通過典型示范、效益引導,讓農民看到發展沼氣帶來的實惠,調動廣大農民投資沼氣建設的積極性。去年全省新增55萬沼氣用戶,國債項目示范戶僅有14萬多戶,大部分是由農民群眾自己投資、各級政府補助興建的。

為了確保讓農民長期受益,我省各地都重視沼氣服務體系建設,在沼氣建設物業化管理、社會化服務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不少地方縣、鄉、村都建立了沼氣協會,從建設到使用管理實施一條龍服務。洛陽市不僅出臺了關于鼓勵發展股份制和民營農村沼氣技術服務體系的意見,而且還專門制訂了2007年全市農村沼氣技術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周口市圍繞“小沼氣、大產業”的發展思路,在實踐中積極探索“標準化建池、專業化施工、市場化運作、社會化服務”的社會化服務模式,初步形成了一個覆蓋縣、鄉、村三級的沼氣服務組織,較好地解決了群眾買配件、維修、技術指導等問題。

“發展沼氣和養豬,節省飼料能致富,利用沼氣來做飯,既省煤來又省電。用了沼氣真衛生,不生蚊子和蒼蠅,家家都把沼氣搞,減少污染空氣好。”在我省許多農村地區,農民用自編的“沼氣歌”來夸贊沼氣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家里修個沼氣池,等于有個聚寶盆。”省農業廳副廳長郭鵬亮說,我省農村戶用沼氣238萬戶,意味著全省有238萬家庭主婦告別了做飯煙熏火燎之苦,每年可節約300萬噸左右的標準煤,并促進全省農民每年增收節支20多億元。同時,沼氣用戶使用沼渣、沼液可減少20%以上的農藥和化肥施用量,對轉變農村生活方式,改善農村環境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一些地方把沼氣建設作為一項產業來抓,把沼氣建設作為農村新的經濟增長點,積極開展沼氣發電、沼渣肥田、沼液噴灑等綜合利用,使農民增產又增收,推進了沼氣產業化發展的進程。內鄉縣牧原養殖公司在沼氣建設中,突出綜合利用,將沼氣建設與畜、果、糧等特色農業發展相結合,積極推廣“一池三改”、“四位一體”沼氣工程,利用沼氣發電、沼液浸種、沼肥養魚、沼液養豬、沼渣培菌、沼肥生產無公害林果、沼液葉面追肥等,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以沼氣為紐帶的生態農業模式。

倪慎軍,省農村能源環保站站長,自2003年以來,他一直在基層為普及農村沼氣奔波。“小沼氣,作用大,帶給農民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倪慎軍深有感觸地說。過去,廚房、廁所、街道是農村的“三大臟”。現在有了沼氣,為農村的污染防治找到了新的途徑,變“三廢”(糞便、秸稈、垃圾)為“三料”(燃料、飼料、肥料),許多村的面貌煥然一新。利用沼氣的農戶,養家禽不墊圈,照明不用電,做飯不需煤,種菜不花化肥錢,日子過得越來越有滋味。

正是這小小的沼氣,使黨群、干群關系更加緊密。我省很多地方的農民,把政府扶持的沼氣池稱之為“黨恩池”、“富民池”、“幸福池”。

也正是這如星星之火般的沼氣,點亮了我省新農村,使中原大地的山更綠了、水更清了、天更藍了、環境更優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