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
垃圾也是“寶”,看你怎么用?文章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 發布日期:2008-02-02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編者按:城市的“三廢”處理一直是困擾當代科學家的難題。廢氣和廢水因為難以儲存,必須排放,是顯性污染,容易引起人們的關注。而固體廢棄物往往采用直接填埋或堆放到人們難以接觸到的角落里,可能幾十年、幾百年才被發現,因此它的污染是隱性的、長期的、持續的。廣州能源所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李海濱研究員,帶領著他的團隊,把這些容易被人遺忘的固廢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并在固體廢棄物處理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驕人戰果。本文對他的先進事跡以及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實驗室取得的成就進行了專欄報道,以饗讀者。 住在城市的人們習慣把“固體廢棄物”俗稱為“城市垃圾”。一談到垃圾,人們的腦海中就浮現出雜亂的、骯臟的、堆積如山的物品或者使人聯想到資源回收的那一疊疊的硬紙板。當然,這些都是“垃圾”的范疇。而我們所說的“垃圾”,即固體廢棄物,定義上不僅僅是這些,它包括生活垃圾、污泥、糞便、工業廢物、醫療廢物和農業廢物等。 垃圾渾身是“寶”,看你怎么用。如果把垃圾成功分解并進行相關處理,那么垃圾就成了“寶物”,可以資源化再利用;但是,如果處理得不好,垃圾將對環境造成嚴重的污染。一方面,城市垃圾不加以處理,將破壞我們美麗的城市景觀;另一方面,如果垃圾得不到妥善處理,還會對環境遭成嚴重的破壞,污染我們的空氣、河流和土壤。慶幸的是,人們很早就認識到固體廢棄物對我們生存環境的影響,國內許多研究機構和科學家也針對這方面問題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研究。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所是其中之一,能源所早就設置固體廢棄物資源化處理的實驗室,并開始研究城市固體廢棄物的解決辦法。實驗室現任首席科學家為李海濱研究員。自1997年進入廣州能源研究所工作以來,李海濱研究員一直從事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生物質能利用方面的研究和開發工作。并針對各類廢棄物的熱解、氣化和燃燒機理、過程中污染物的遷移轉化及控制機理進行了研究,作為主要負責人,完成了生活垃圾的綜合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的開發及工程示范。作為主要成員,完成了多項各級科研項目,其中,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廢棄物燃料的潔凈燃燒機理研究”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三等獎;國家科技部“九五”重點技術科技攻關計劃項目“1MW生物質氣化發電技術”被評為“九五”國家重點技術科技攻關計劃優秀科技成果;中科院知識創新方向性項目、廣東省科技創新百項工程項目“能量自給型城市生活垃圾堆肥系統關鍵技術研究及工程示范”獲廣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李海濱研究員是1997年進入廣州能源研究所工作的,那時候的能源所仍未搬新居,實驗室各方面設備條件不是十分完善。隨著環境保護、開發新能源觀念深入人心,國家加大了新能源研究方面的投入力度,廣州能源研究所也獲得了專項資金,并為科學研究工作者創造新的工作環境,實驗室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得到了蓬勃發展。 實驗室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以清潔能源和環境保護為主題,多年以來一直從事著固體廢物資源回收和能量利用過程的應用基礎研究及相關技術開發工作。其主要工作任務是開發固體廢棄物的減容、減量、無害化處理技術,充分合理的回收利用固體廢棄物中的資源和能源,同時在先進處理技術下減少固體廢物對環境的危害。實驗室人才濟濟,實驗室首席科學家是李海濱研究員,研究主任趙增立副研究員,高級助理譚中欣博士、張偉銘高工、熊祖鴻高工。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實驗室研究人員以中青年骨干為主,擁有化工、熱工、機械、自控等專業的研究開發人員。已培養博士及碩士研究生10多名。 先進的實驗裝置和設備是科學研究者的得力助手,有了精密的儀表儀器,研究工作才可以事半功倍。廢棄物處理與資源化利用實驗室自成立以來,逐漸建立和完善了分析測試系統,購置了大量先進儀器,并且在項目的基礎上建設了國內領先的實驗裝置和設備。現有元素分析儀、熱重-紅外光譜聯用分析儀、微波消解儀、快速臥式熱重分析儀、固體燃料熱值測定儀、氣相色譜儀、色譜-質譜聯用分析儀、電感耦合等離子體發射光譜儀、在線煙氣分析儀、離子色譜儀、灰熔點測定儀、X射線衍射儀、危險廢物毒性滲率測定系統等分析儀器;擁有可控溫管式爐反應器、電熱式灰渣熔融爐、燃料式灰渣熔融爐、循環流化床冷態和熱態試驗裝置、小型固定床熱態反應器、垃圾衍生燃料(RDF)高溫鼓泡流化床燃燒裝置等試驗設備。 在實驗室成員的共同努力下,研究成績堪稱碩果累累,目前,實驗室主要從事城市垃圾熱解、氣化、燃燒機理,固體廢棄物衍生燃料制備與利用,造紙廢渣及廢水污泥的熱解焚燒,廢塑料、廢輪胎的液化,廢棄物制活性炭,工業廢料-生活垃圾混燒處理裝置開發,垃圾焚燒過程的二次污染控制,固體廢棄物焚燒灰渣的固化處理的研究。在垃圾熱解焚燒機理研究、污染物的形成及控制、垃圾衍生燃料(RDF)流化床燃燒等基礎研究方面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承擔了多項國家、中科院、廣東省的科研項目,并與意大利、日本、韓國等國家及國際知名研究機構保持著密切的聯系。 在與加拿大合作方面,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祝京旭教授與廣州能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