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用建筑垃圾造“海上城市”

文章來源:新民晚報 | 發布日期:2008-02-0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汽車從海邊出發,駛上一座長長的跨海大橋。驀地,一望無際的大海深處,一座海上城市出現在人們的面前。這里有高檔的賓館、寫字樓,有時尚的購物中心、超市,有舒適節能的住宅,還有大片綠地、沙灘、公園以及游樂場所。住在由風能和潮汐供暖、制冷的房子,每天呼吸海風吹來的新鮮空氣,晚上枕著濤聲入眠……

    這是海市蜃樓?還是科幻小說描繪的畫面?都不是,再過10年或15年,這幅美妙的景象很可能就在上海變為現實。

    昨天,來自楊浦代表團的市人大代表張有份向大會提交議案,建議盡快規劃研究建設“海上城市”,拓展城市空間,而建造海上城市的材料,可用城市固體廢棄物(建筑垃圾)和海上疏浚物,以達到廢棄物的資源化利用。

    核心內容  在淺海海域中建人工島

   張有份是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原局長,從事海洋研究、海事管理30多年。第一次當選市人大代表,他帶來了同事們多年研究的成果。他說,“海上城市”是指人類利用海洋空間資源,在海上建造城市陸地的一種形式,其核心內容就是在淺海海域中建造人工島。

    目前,上海發展最大的瓶頸是空間,上海土地面積總共6700平方公里左右,現在的常住人口已超過1800萬,幾年后將達到2000萬,有限的土地無法承載這么多的人口。今后怎么辦?向“天上”要空間,上海的高層建筑已經太多了,整個城市成了水泥森林;向“地下”要空間,數百公里的地鐵、隧道、大量人防設施、商業設施把上海的地下空間利用得差不多了。張有份說,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向海洋要空間,勢在必行。

    提到向海洋要空間,人們一般想到的都是圍海造地。近年來,上海也通過在長江口圍墾,得到了一些土地。但是,專家指出,圍海造地過多,對環境、生態的破壞較大。如果以建造和大陸距離相對較遠的人工島的方式來擴展空間,對環境的影響較小。

    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專家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就提出了建設海上人工島的設想。1998年是國際海洋年,上海舉辦了一個國際海洋展覽會,東海分局完成了《上海海上人工島建設研究》的課題。當時提出的是人工島的概念,借鑒了國際上一些國家的經驗,如荷蘭和日本。日本的神戶就建了3座人工島,神戶人工島上有中心公園、居民住宅、工廠、賓館飯店、海港碼頭、醫院診所及各種俱樂部。無人駕駛的全自動電車,每天經過大橋來往于神戶和人工島之間。

    近幾年來,人工島又被賦予了更為豐富和時尚的內涵,產生了“海上城市”的概念。阿聯酋迪拜正在建設的棕櫚島工程、世紀地圖島工程,均為填海建成的海上城市,極為壯觀,被稱為“世界第八奇跡”。荷蘭也在建設郁金香海上人工島。

    張有份說,在我國,“海上城市”建設尚無先例,但三亞、廈門、青島、天津等城市已開始規劃研究。長江口及杭州灣地區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最具潛力的地區之一,上海建“海上城市”,有著特殊的意義。上海可通過2-3個五年計劃或更長時間,建設一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海洋生態可持續發展的海上城市。[NextPage]

    一個亮點  用廢棄物作為填充材料

    “海上城市”計劃的另一個亮點是用廢棄物作為人工島的填充材料。

    張有份說,上海城市建設和拆遷改造等產生的巨量垃圾,成為占據城市空間的累贅。據統計,上海每天產生建筑廢棄物約3.7萬噸,約為生活垃圾的3.5倍,占城市固體廢棄物總量的30%。整個“世博工程”預計也要產生4000萬噸的建筑廢棄物。未來處置這些廢棄物,上海估計要投入200億元巨資。此外,由于航道整治、港口碼頭建設、河道防洪整治及改善水環境等,每年從內河、河口海灣等地清除的疏浚物數量也十分驚人。疏浚維護長江口、杭州灣等港池行道的疏浚物泥沙,每年約有4000多萬立方米。這些疏浚泥絕大部分被倒入海中。城市固體廢棄物和海上疏浚物的出路何在?

    能否利用建筑垃圾等廢棄物來建造“海上城市”?

    答案是肯定的。新加坡從1999年開始在南部約5公里的海上建造了一座名為“實馬高”的島嶼,這也是世界上第一個幾乎全部由垃圾堆成的人工島,可以填埋垃圾50年。島上分成11個區,每個區里都儲存著新鮮海水以備埋置垃圾。每天,焚化后的垃圾灰塵和無法焚化的垃圾被送到島上填埋。當一個區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時,就鋪沙種草,然后再繼續埋置垃圾。當垃圾埋置到30米高時,就在上面栽種植物。經過幾年的建設,實馬高已成為一座“海上公園”。

    所以,上海建設“海上城市”,能夠為大量建筑垃圾尋找到最佳處置方法,通過填海造地,變廢為寶。人工島的主要類型有圍海式、樁基式、浮體式、自升式等。

    去年12月,上海市發改委、國家海洋局東海分局以及奉賢區共同召開專家咨詢會,作了概念性研究。參加咨詢會的4位院士對這一設想十分贊賞,認為建造“海上城市”在技術上不存在障礙。

    本次兩會上,這一議案得到了中國科學院院士、同濟大學校長裴鋼等11位人大代表的附議。代表們認為,建“海上城市”,有利于拓展上海城市發展空間,實現人口導入,同時,可實現建筑垃圾的資源化利用,促進海洋資源的綜合利用,使用太陽能、風能、潮汐能、地熱能等清潔能源,拓展循環經濟的新模式。

    總體布局  一座大橋連起5朵“白玉蘭”

    張有份代表提出,上海的市花是白玉蘭,所以,“海上城市”不妨建成白玉蘭形狀。具體實施分為核心區人工島、“海上城市”主體工程和基礎設施建設三部分。位于杭州灣北岸毗鄰奉賢區的海域具有建設“海上城市”的獨特優良自然條件,具體選址可考慮海灣鎮“碧海金沙”正南一側約3-5公里海域,占海面積約6.5平方公里。遠期構想的總體布局為“一枝五朵”——即一座海上大橋連起的5座白玉蘭狀的人工島;近中期重點規劃研究的是第一座白玉蘭狀“海上城市”。

    第一座海上城市的形態布局是“一島兩橋、一軸四區、兩環兩園”,可用陸地面積4.8平方公里,水域面積1.2平方公里,可容納5-8萬人,其中居住3萬人、辦公5萬人,每天進島旅游1萬人次。白玉蘭海上城市可重點發展海洋科學研究、國際商務和大型娛樂業。“海上城市”將大量植樹種草,成為新型生態景觀型城區,擁有淡水和海水兩大水系。城市內的集雨和排水系統起到蓄水和淡水再利用的作用,可以構成水景。廢水進入濕地處理系統,凈化后排水。

    張有份建議有關部門組織開展上海“海上城市”的規劃建設研究,盡早形成上海“海上城市”建設的總體規劃,先期開展利用城市固體廢棄物和海上疏浚物,建設人工島的技術研究及應用示范。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