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石山縣在實施國家戶用沼氣建設項目中,結合實際,不斷創新發展模式,形成了以沼氣建設為切入點,構建了農村循環經濟和生態家園的雛型,放大了沼氣建設的功能和效益,成為農牧民致富新的“動力之源”之一,農民建設戶用沼氣的積極性普遍高漲。記者與縣能源辦的同志先后走訪了5個村、10個農戶、1個生態校園,深入采訪了該縣沼氣應用實踐案例。
勞作一天的寨子溝鄉何家村馬清海一家人回到家里,點著沼氣灶開始做飯,大約半小時左右,一頓香噴噴的家常飯就端上了桌。而在使用沼氣以前,這一過程將經歷燒柴火、燒水、做飯等環節,煙熏火燎大約1個小時后才可能吃上飯。如今,以前只有城里人才可能享用的便捷生活方式已成為馬馬清海一家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胺孔痈蓛袅?,做飯不累了,生活方便了!”馬清海的妻子對于用上沼氣以后的種種變化嘖嘖贊嘆。“沼氣好處多,增效致富少不了,沼氣進了家,干凈衛生人人夸。建一個沼氣池等于為家里雇用了一個不花錢的‘保姆’”,安集鄉安家灣村車文會對記者高興地說。他家自從去年用上沼氣后,做飯再大部分時間不用燒麥草等柴火了,家里家外干凈多了。像馬清海、車文會這樣的家庭使用沼氣以后每年還可節省生活資料開支近1500元。這是積石山縣大力推廣戶用沼氣建設項目成果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積石山縣委、縣政府緊緊抓住國家加大扶持農村“六小工程”建設力度的戰略機遇,積極爭取“一池三改”為主的農村沼氣國債項目。并將其列入改善民生,為民辦成的實事之一,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切入點,作為保護和鞏固生態建設成果的重要舉措,責成農業部門全面負責,成立專門組織領導機構,全力推進。在短短幾年半時間里,積石山縣在發展戶用沼氣中因地制宜、實事求是,在“一池三改”(沼氣池、改廚、改圈、改廁)和“四位一體”(沼氣池與太陽能日光溫室、畜禽暖圈、衛生廁所一體建設)兩種基本建設模式的基礎上,重點完善、科學指導、示范推廣。到目前,全縣已有8220戶山區群眾用沼氣過上了過去難以想象的便捷生活。
今年,積石山縣省級農村沼氣建設項目在該縣大河家、關家川小關等11個鄉鎮17個村實施,該項目總投資875萬元,惠及2500戶。目前,已完成沼氣池開挖1634座,完工1505座,試水試氣沼氣1329座,項目建設已近尾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