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
秸稈氣沼氣"牛糞電"鄉村新能源造福江寧農家文章來源:新華日報 | 發布日期:2008-09-03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8月28日,記者在南京江寧區采訪時發現,秸稈、人畜糞便,統統可以“變廢為寶”。 “從2006年開始,我家就用上了秸稈氣,每天做飯用不到一塊錢,方便,又省錢!”家庭主婦耿蘭英說。 如今,彭福社區368戶的居民全部像耿蘭英一樣用上了秸稈氣。每個秸稈氣站配備一名操作員,每天“燒火”兩小時,儲存起來的氣可供全社區居民用一天,真正是“一人點火,全村做飯”。今年,江寧區還將新增秸稈氣化站13座,到今年底,6000戶居民將成為清潔能源新用戶。 江寧農業局農能站站長秦文遠對秸稈氣化的好處如數家珍:清潔,減少焚燒帶來的污染;實惠,每天戶均成本1元,全年只有300多元,費用是液化氣或天然氣的三分之一;可持續發展,不消耗石油天然氣等資源。綜合估算,江寧秸稈利用的年經濟效益在1億元以上。 戶用沼氣,星火燎原 對各家各戶的化糞池,江寧也加以科學利用。祿口街道石埝社區黨總支書記孫兆根告訴記者,在他們社區,戶用沼氣已發展了160多戶,到今年底還將新增100多戶。 “用清潔能源,改造費用誰出?”記者問。江寧區農業局局長焦龍介紹:“我們主要靠項目帶動,爭取部、省、市農村清潔能源所有試點項目。區里也制定了扶持農村清潔能源發展的優惠政策,不斷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孫兆根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我們社區住戶建沼氣池,基本不花錢,上級政府每戶補助2000元,社區再補助每戶1000元。” 不花錢用上新能源,戶用沼氣很快呈燎原之勢。如今,江寧全區已建設戶用沼氣池1300個,10個村成了示范村。 畜禽糞便,變廢為電 南京川田奶牛養殖場養了1000多頭奶牛。過去,奶牛糞便隨意排放或堆放,破壞了農村水源和環境。兩年前,在農業部的支持下,川田奶牛養殖場沼氣無害化處理工程正式上馬。 工程投資281萬,建成后每天可發電1920度,每天可提供100人的生活燃料,日可節約燃料費200元,日可減少甲烷排放量1000立方米。正式運行后,年利潤31萬元。這組環保數字反過來刺激了奶牛產業的發展。“目前,光明乳業、衛崗乳業、川田乳業等多家奶制品生產業巨頭紛紛入駐江寧,區里決定繼續投入建設養殖場沼氣工程,到今年底,在已有7座養殖場沼氣池的基礎上將再建10座。”焦龍表示。 神奇的是,牛糞“變”成電后,殘渣還能利用。據介紹,發完電后剩下的沼液、沼渣是一種養分全、具有殺蟲殺菌作用的優質有機肥。現在,江寧區正利用沼渣養殖蚯蚓、種植食用菌;利用沼液補肥,一個村一年可減少化肥用量80噸,一年肥料錢能省下10萬元。本報通訊員 祖豪 本報記者 唐悅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