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
如何為生物質能產業制章定則文章來源:科報網 | 發布日期:2008-09-1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主持人:張晶(本報記者) 李俊峰(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副理事長) 田宜水(農業部規劃設計研究院能源環保研究所高級工程師) 主持人:怎樣理解標準體系在生物質能源產業發展中的地位? 田宜水:標準的出臺與產業發展狀況有很大關系。產業發展初期肯定是沒有標準的,只有發展到一定階段,比較成熟了,才需要通過建立標準來規范市場,加強對生產、交易等環節的監管,降低成本。 《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具體目標:生物質固體成型燃料年利用量2010年達到100萬噸,2020年達到5000萬噸。確定了發展目標,就需要標準來保障產業的發展。換句話說,標準是支撐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 陳勇:我國30年的現代化建設已經完成了“第一桶金”,具備了較強的經濟實力和進一步發展的基礎。為了在下一個30年乃至未來取得更大的、跨越式的發展,現在需要冷靜下來做一些事情,提升發展的質量,其中就包括標準的制定。生物質能源產業的發展要通過標準來規范。因此,標準首先要界定什么是生物質能源,哪些是可用于供熱、發電、液體燃料和大宗化學品等的生物質資源。對哪些能做、怎樣做、應該什么時候、什么情況下做、做到什么程度等如果沒有基本的界定,大家難免在思想上、認識上產生一些混亂,目前的狀況正是如此。 另外,標準可以為制定政策和貫徹執行相關法律,如可再生能源法提供依據,尤其是如果沒有技術準則,大家也就沒有共同認可的尺度,也就無法進行深入有效的溝通。 建立科學的生物質能標準體系 主持人:在制定標準的過程中,您認為可能面臨的問題是什么? 田宜水:值得注意的是,國外生物質能固體成型技術及設備的研發已經趨于成熟,相關標準體系也比較完善,而我國的標準化工作明顯滯后于產業化發展。歐盟在固體成型領域已有30多項技術規范,這個可以為我們所借鑒。但是因為原料不同,用途不同,要借鑒國外的經驗,建立自己的標準體系,絕不能照搬照抄。 李俊峰:標準是為產業發展服務的,標準不是一切,標準并不能決定產業的發展。從宏觀上講,制定標準并不困難。國內外標準的差異只是技術細節上的差別。標準出臺相對滯后的根本原因在于產業沒有發展起來。產業發展就需要把“生物”種出來,而這就涉及品種問題、環境問題和征地問題等。只要打開生物質能源產業市場,標準很快就能出臺。 主持人:在產業發展中,不斷引入國外技術和產業標準,我們何談參與國際競爭,實現跨越式發展? 陳勇:當前,很嚴峻而急迫的問題是在怎樣的認識基礎上建立標準。建立標準的過程能夠促進技術發展和創新,技術發展和創新的過程中又推動了標準的完善和進步。如果現在急功近利,通過引進國外技術解決眼前的問題,把別人的標準拿來修訂一下,沒有什么意義。真正要做的是在技術創新基礎上的標準,這個標準要為促進生物質能利用技術創新指明技術方向和目標要求;要能夠促進生物質能科學體系的形成,同時通過制定標準促進國際交流與合作,以保證我國在國際競爭中與國外先進國家處在同一技術平臺上,甚至具有更高技術水平。實際上,今后的產業國際競爭主要是知識產權和標準的競爭。企業關注標準是想通過標準解決走向市場的問題。我更關心如何通過可再生能源標準的制訂,走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的能源科技發展之路,使我國可再生能源事業取得跨越式發展。 主持人:怎樣才能建立一個科學的生物質能標準體系框架? 田宜水:生物質標準的制定很難有統一的方式,不論自上而下,還是自下而上,最終的目標都是適應產業發展的要求,為產業發展服務。對于整體框架的建立,需要對一些基本概念進行界定。但是,目前該領域專家對這些概念還存在很大爭議,所以產業發展的角度、標準框架一定要實用。我初步認為,以原料(或產品)為橫軸,以產業鏈為縱軸,建立矩陣。由于不同的原料有不同的發展導向,不同的產品也可能來源于不同的原料,雙向定位的標準制定會更有針對性。 以固體成型燃料的標準體系框架為例,我將其分為三類,一是術語,界定基本概念;二是規格和分類,將采用他人的研究成果,主要是對產品進行分類;三是試驗方法,包括采樣、樣品制備、物理和化學試驗、成型機、爐具以及環境衛生和安全等標準。 主持人:在標準體系里面,哪些方面最值得關注? 李俊峰:我們需要更多的關注環境因素。過去,由于我國對環境問題重視的不夠,導致現在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所以,發展生物質燃料的生態環境評價標準要更苛刻一些,不能再由于發展清潔能源產業而帶來后續的環境問題。 標準體系建設應突出政府的主導地位 主持人:政府、企業和該領域的專家在制定生物質能源產業標準體系中分別扮演什么角色? 陳勇:技術標準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它要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者參加,但標準不能由某一個企業為主來制訂,那樣容易形成技術壟斷,因為標準就是市場準入的門檻。另外,企業的產業可能做得很大,但它的技術并不一定最強,一旦以他們的技術水平制訂了技術標準,就會影響我國技術水平的提高和發展。 ■新聞緣起 9月,國際石油價格回落到了100美元,這個數字讓人們微微松了一口氣。而去年8月,國際石油的平均油價僅為70美元左右。石油供應日趨緊張,作為可再生能源之一的生物質能似乎成了人們的“救命稻草”。而由于目前的生物質能源主要是用糧食作物制成,它帶來的負面作用是引起全球糧價的上漲,全球糧食恐慌。一時間,生物質能源被推到了風口浪尖。 8月30日,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中國農村能源行業協會聯合中國國際可再生能源網等多家機構,召開了“2008中國生物質能源技術路線標準體系建設論壇”,圍繞生物質能產業化發展及面向市場的標準化進行研討。記者就生物質能源產業的標準體系建設問題走訪了相關專家。 ■相關 生物質燃料成各國投資熱點 世界的能源市場每年價值高達萬億美元———約世界經濟總產量的10%。任何一種有效的替代能源都有潛能成為億萬元的生意。經濟專家預言,一個由科技推動的新能源經濟高峰期即將到來。 目前,很多國家都在積極研究和開發利用生物質能源,將其作為國家戰略推進。例如,美國提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