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金秋時節,在蒼梧縣新地鎮都梅村,一種采用秸稈氣化技術的沼氣池受到村民青睞,村民們新建沼氣池的熱情掀起小高潮,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的同時,有效地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農村沼氣池建設是列為自治區政府為民辦10件實事之一,同時也是梧州市政府為民辦的12件實事之一。今年以來,梧州市農村沼氣池建設工作緊密圍繞農民增收和生態文明建設為中心,將生態家園和生態農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與改變農民生產生活方式相結合,以國債項目實施為重中之重,穩步推進項目建設,帶動體系發展;以技術創新為推動力,重點做好可再生能源和秸稈氣化技術標準化示范,引導全面生態農業發展,構建確保農村能源事業發展的長效機制。
據介紹,自治區今年下達給梧州市非貧困村沼氣池建設任務為6990座。為確保今年梧州市農村沼氣建設任務的順利完成,各縣(市、區)上半年就通過多渠道、多形式開展農村沼氣建設宣傳,積極組織當地農民群眾盡可能利用上半年淡季先建一部分池,減輕下半年旺季的建池壓力。同時,針對今年新建沼氣池任務較重,農村家庭式養殖業無法滿足沼氣池原料投入,市能源辦和各級政府以技術創新為推動力,邀請技術人員到相關的項目村舉辦沼氣技術培訓班,就如何建設、使用、維護沼氣池給農民上課,使農民群眾建池不出村,維修不出村。并落實自治區對建設沼氣池的農戶給予資金扶持政策,調動農民新建沼氣池的積極性,推進農村生態文明建設。
據統計,到8月底,梧州市已新建非貧困村沼氣池4168座,占自治區下達任務數的59.63%。其中:岑溪市完成2100座,占任務的70%;藤縣完成331座,占任務的33.1%;蒼梧縣完成1190座,占任務的91.54%;蒙山縣完成72座,占任務的12%;長洲區完成475座,占任務的4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