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7月底,全省又有12萬農戶用上沼氣,農村新能源建設,改變了農民的生活,改變了農村的面貌,促進了新農村建設。
瀘西縣楊柳壩村是全省農村沼氣示范村,去年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每戶給2500元的補貼、群眾自投1500元,家家建起了沼氣池,架起了太陽能熱水器,農民的生活環境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村里的草堆、肥堆、材堆不見了,沼氣液還可用來種葡萄、烤煙。農民段左芝家建沼氣池架太陽能與改廚改灶相結合,家里燒水做飯用沼氣,洗澡用太陽能,院落整潔,窗明幾凈。
到7月底,全省新建成農村戶用沼氣池12.6萬戶,為年計劃的60%,完成農村改灶6.2萬戶,推廣太陽能熱水器139.58平方米。中央投資400萬元,對藏區2600戶群眾實施的“一爐一灶”太陽能溫暖工程已經全部完成。農村新能源建設的推進,全省800多萬戶各族群眾得到了實惠,保護了生態,綠了山、凈了村。
每年投入2億元,讓20萬戶農民用上沼氣,是省委、省政府提出督辦的20項重點工作之一。各級政府按照部署,全面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在科學規劃、合理推進的前提下,加大投入,2002年以來,全省共投入農村能源建設資金38億元,其中,中央和省級投入9.57億元,州市縣鄉投入3.6億元,政府的投入引導農民積極參與新能源建設,五年間,全省農民自籌資金投入沼氣、太陽能、節材灶改造的資金就達25億元。使我省農村能源建設走在全國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