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建民)午飯時節,安國市南街村民李分國走進廚房,熟練地一擰沼氣灶的點火扭,一股藍色的火苗從灶口跳出來。“自從建了沼氣池,做飯就再也不用煙熏火燎了,既干凈又方便”。在如今的安國市,象李分國這樣建沼氣池的農民越來越多了。
在實施“生態家園富民工程”中,安國市把建設沼氣池作為改善農村家庭環境,提高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的重內容來抓。該市在電視臺《農業園地》欄目多次播出沼氣池建造和使用技術,農業部門購置1000多套技術光盤和20000余份宣傳資料發放到各鄉鎮村,同時組織想建沼氣池的村民實地考察已建成使用的新式沼氣池。該市路景村民徐全安深有感觸地說,“建了沼氣池,做飯一年能省兩噸煤,點燈能省電費200元,沼渣入地、沼液噴施,每畝果園一年可節約費用300多元,且產出的都是綠色無公害產品,銷售價格比同類產品高四五成,圈舍廁所沒臭味,沒蚊蠅,減少了環境污染和疾病傳染”。
為確保沼氣池建設的安全性和實用性,該市組建了14個沼氣服務站,為114名技術骨干發放了上崗證。施工嚴格按照《農村家用水壓市沼氣施工操作規程》和《農村庭院能源生態設施》進行,保證建設質量和使用效果。
據了解,截止今年9月底,該市沼氣池擁有量已達12000多個,奉伯村、路景村等11個村建成沼氣示范村。這些沼氣池一年可節煤2萬噸,節約液化氣90 多萬公斤,真正起到了節能、環保、富民的作用。與此同時,當地農村用沼渣作底肥用于果樹、藥材和蔬菜,實現農作物的無害化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