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解決農村沼氣后續服務與管理上的難題,我市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和總結,初步摸索出三種沼氣服務與管理模式。
近年來,我市農村沼氣建設得到快速發展,三區四縣相繼實施了農村沼氣國債項目,農村戶用沼氣池總量達34092口,占適宜推廣農戶的19.5%,位居全省前列。
然而,隨著沼氣池使用年限的增長和建設總量的增加,沼氣用戶出渣難、故障維修不及時、配件供應跟不上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沼氣的正常使用和沼渣沼液的綜合利用。
為解決這些難題,我市各地按照“政府引導、多元參與、方式多樣”和“服務專業化、管理物業化”的原則,結合實際,不斷探索和總結,摸索出三種適合本地發展的沼氣服務與管理模式。第一種模式是以黟縣為代表的協會服務模式。即建立縣級農村能源協會,以縣級協會及其技術服務和物資配送中心為依托、鄉級服務站為支撐、村級分會服務網點為基礎、持證沼氣技工為骨干的縣鄉村三級服務網絡。協會掛靠縣能源辦,會員由縣能源辦人員、鄉鎮干部、持證沼氣技工、建池戶組成。在鄉鎮建立分會,農戶自愿加入協會,每年交納一定會費,協會服務技工由沼氣戶會員自主推選落實。第二種模式是以黃山區為代表的中心站點服務模式。即區成立沼氣服務中心、鄉鎮成立沼氣服務站,鄉鎮服務站人員由農業技干和沼氣技工組成,區、鄉鎮兩級政府在建站初期按沼氣池基數給予每口每年8元的服務補貼經費。第三種模式是以休寧縣為代表的技工個人承包模式。即采取個私民營的運行方式,按照市場運行機制,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開展管理服務。
服務體系的建立,不僅解決了沼氣戶的后顧之憂,同時也更好地推動了沼氣項目建設,從而有力地促進了全市沼氣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