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
生物液體燃料營養不良文章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 發布日期:2009-03-19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與炙手可熱的風電、太陽能相比,生物質能源可謂“門前冷落鞍馬稀”。 “在生物質能源領域,我們目前主要關注技術成熟的燃料乙醇,像生物質發電、沼氣由于技術、原料等方面的難題,商業化效果并不好。”一位風投人士告訴記者。 除了目前已在9個省份試點使用的燃料乙醇外,生物柴油及纖維素乙醇也被業內經常提及,并與燃料乙醇一起成為生物液體燃料的主流。 燃料乙醇:原料成本占93% 豐原生化當屬滬深兩市“根正苗紅”的燃料生產企業,其旗下的安徽豐原燃料酒精有限公司,屬于第一批燃料酒精生產試點之一,設計能力為年產32萬噸燃料酒精。 但該公司3月18日公布的2008年報顯示,其燃料乙醇類及其副產品的營業收入為23.48億元,占主營業務的48.90%,毛利率為-16.05%。與2008年上半年機構頻頻造訪該公司相比,2008年下半年顯然落寞許多,僅有中金公司一家機構進行電話調研。 原料的供應一直制約著這家老牌廠家。 “現在燃料乙醇的市場價在4700元/噸—4800元/噸左右,公司購買玉米的成本是1500元/噸左右,按照3噸玉米制造1噸燃料乙醇計算,原料成本占了93%左右。”豐原生化證券部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 該人士表示,玉米大部分來自東北,小部分從安徽當地采購。“其他地方做燃料乙醇的公司可能會盈利,我們原料的運輸成本都比吉林當地的企業高200元/噸左右。” 2007年9月,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促進玉米深加工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十一五”期間我國原則上不再核準新建玉米深加工項目,要求各地立即停止備案玉米深加工項目。同時,對在建、擬建項目進行全面清理,對已備案尚未建的項目全面叫停,并大力鼓勵非糧食作物為原料開發燃料乙醇。 于是乎,以木薯,紅薯等非糧食作物為原料的項目紛紛出現。 “我們公司是以紅薯為原料,產能設計是10萬噸,項目地在重慶酉陽縣,預計今年底會出第一期產品,總投資額在7億-8億元。”四川光合能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 “國家‘十一五’規劃設定的燃料乙醇產能是500萬噸,目前全國的紅薯只有1/3是被利用的,其它2/3被浪費,如果能充分利用這部分,500萬噸的規模完全能滿足。”上述人士說。 該人士表示,其公司曾在云南做實驗,種植紅薯新品種,產量在5噸-7噸/畝,在原料來源方面,就不存在與糧食爭地的情況。 不過,上述風投人士指出,農產品價格在收獲季節一般不會很高,但是大部分企業的倉儲能力不強,在收獲季節原料收儲并不多。“等過了收獲季節,農產品的價格就會上漲,企業的成本就跟著上去,甚至有的企業因為沒有原料而停產。”該人士說。 “即使以10萬噸計算,市場價為4500元/噸,產能全部釋放后,營業收入也不過4.5億元。”上述風投人士說。而他們之所以“看好這塊領域,主要是覺得它們未來的趨勢會不錯,技術比較成熟,進入后,可以進行二期、三期項目開發,把規模做上去,然后再做行業并購或者和相關部門商談優惠條件。” 生物柴油:原材料與產品價格倒掛 生物柴油是生物質能源中另一具發展潛力的品種,但同樣面臨原材料瓶頸的問題。 生物柴油是用未加工過的或者使用過的植物油、動物脂肪通過不同的化學反應,制備出來的一種被認為是環保的生物質燃料。目前,我國主要使用地溝油、植物油腳等廢棄油脂作為原料。[NextPage] “生物柴油確實很好,在防止污染方面都有不錯的效果。”上述四川光合的人士表示,但是,它的成本在8000元—9000元/噸左右,目前柴油的市場價也才5000元/噸。 ChinaVenture的《2008年中國生物柴油行業投資價值研究報告》顯示,截至2007年底,我國生物柴油行業年產能超過300萬噸。除了現有產能外,我國還有多項大規模的生物柴油項目正在建設中,累計約300萬噸。 不過,該報告認為,由于原料短缺及價格高漲等原因,2007年我國生物柴油產量僅有約30萬噸,產能利用率只有10%。目前,很多企業處于部分停產或完全停產狀態,行業發展陷入了困境。 為了解決成本高昂、原料短缺等問題,目前各地開始大力上馬麻瘋樹、黃連木、文冠果等能作為生物柴油的原料的項目。但情況亦有讓人擔憂的地方。 “現在有聲音說,我國有大量的林地、農地,因此能適宜大量種植能源樹,這是毫無意義的數據。” 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生物質能專委會副主任陳放教授說。 “最近有不少老板找到我們,他們公司的幾十萬畝能源樹種了兩年,現在就出問題了,主要是他們之前沒把情況摸清楚。”陳放表示。“第一要做林種實驗,選擇好品種,第二是給種植戶做示范,投入產出比是多少,第三是推廣,第四才是發展。而現在有很多地方都是盲目上馬”。 而對于在邊角地帶種能源樹的問題,一位私募基金的研究員表示,“該做法面臨三大問題。一是土壤營養問題,產量不高;二是地區分散、果嶺成熟期不一致,采摘成本高;三是因多在邊荒地帶,歸集成本高。終究而言,很難有規模的經濟效應產生。”該人士說。 纖維素乙醇難過環保關 “2020年以后纖維素做酒精有可能突破,屆時生物液體燃料有可能有較大的發展。”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長李俊峰曾在2008年中國能源環境高峰論壇上表示。 在傳統的燃料乙醇、生物柴油難以解決原料難題之時,以甜高粱莖稈、玉米秸稈纖維素等非糧食生物質為原料,生產纖維素乙醇的想法慢慢成為業界熱議話題。 “纖維素乙醇在原料來源方面沒問題,只要是植物都行,目前也只有這條路線的可想象空間大,關鍵是技術上的突破。”上述私募基金研究員告訴記者。 前不久,中糧集團、諾維信公司和中石化簽訂框架協議,共同發展纖維素乙醇技術,并將其推向國內及國際市場。 “目前的技術還沒能把污染問題解決,生產的過程中需要用酸,排放時廢水很難處理。”上述四川光合公司人士告訴記者。 該人士說,10萬噸的紅薯乙醇項目所需要的原料在70萬-80萬噸,同樣產量的纖維乙醇,所需要的原料就遠遠大于此,如果不解決廢液、殘渣的問題,環保難度很大。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