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
功能性生物糖產業在山東沂水縣強勢崛起文章來源:臨沂日報 | 發布日期:2009-04-03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近日,從國家科技部傳來喜訊,山東臨沂市申報的“國家火炬計劃沂水功能性生物糖特色產業基地”正式獲批。作為食品添加劑的重要組成部分,功能性生物糖的市場前景非常光明,可謂“大有甜頭”。產業基地的建立無疑將為山東臨沂市培植一個新的經濟增長點。 “釀蜜”數載嘗甜頭 據統計,2008年山東臨沂沂水功能性生物糖產業完成產值79.4億元,實現利稅6.4億元,銷售收入占全國市場份額的四分之一強。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該縣數載精心“醞釀”,已把功能性生物糖產業培育成了一項“甜蜜”的大產業。 功能性生物糖屬于功能性食品配料的一種,最初主要應用于各種保健營養補品和食品工業,現在已逐步發展到化工、藥品、農業、能源、環保等非食品工業。 沂水縣魯洲生物科技(山東)有限公司是目前國內同行業中生產規模最大和產品市場占有率最高的企業,已形成年產功能性生物糖系列產品160余萬噸的能力。公司黨委書記高松友向記者介紹,公司自2001年開始生產專門的功能性生物糖,目前集團在遼寧、陜西、河南、湖南等主要區域設立了分公司,銷售機構幾乎遍布全國各大城市,強大的研發優勢再加上合理的產銷布局,確保了企業在行業內占據了有力競爭地位。 沂水縣科技局局長于云介紹,魯洲生物科技(山東)有限公司見證了該縣功能性生物糖產業的發展壯大過程,也折射了沂水縣在該行業中的位置。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促進了功能性生物糖產業逐步聚集,最終形成今天的強勢產業局面。去年,僅魯洲食品集團、青援食品公司、大地玉米公司三家骨干企業就實現工業總產值68.4億元,占該縣功能性生物糖企業產值的86.3%。 沂水縣功能性生物糖產業起步于1988年,經過20年的發展,已初步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功能性生物糖產業集群。目前,全縣共有功能性生物糖生產企業18家,從業人員2.1萬人,產品遠銷美國、日本、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及臺灣、香港地區。 “甜蜜配方”:政策+科技+人才 有“食品城”美譽的沂水縣,食品加工業基礎雄厚。圍繞建設國家級功能性生物糖特色產業基地,該縣先后制定出臺了《關于推動產學研合作促進技術創新的意見》等一系列政策,同時協調科技、財政、工商、稅務、建設、國土資源、人事等相關部門制定了扶持企業發展的具體措施。沂水縣副縣長徐在銘表示,該縣正在醞釀出臺《沂水縣功能性生物糖產業基地創業中心管理方法》,為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提供優質的軟環境。 為提升企業核心競爭力,該縣引導生產企業以承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的方式,積極爭取國家、省、市科技部門的資金、技術支持。目前,產業基地內的企業紛紛走上產學研合作之路,先后與中國發酵工業協會、山東省科學院、江南大學等高校及科研單位建立了密切的科技合作關系。2005年,中國發酵工業協會將淀粉糖漿質量檢測中心設在魯洲食品集團。該中心通過中國合格評定認可委員會國家級實驗室認可。如今,該縣功能性生物糖產業的技術創新機制已初步形成。全縣擁有功能性生物糖技術人員4880人,其中高級職稱332人、高級技工2800人,有12家規模以上企業成立了技術研發機構,科研總投入達3.36億元。 為確保產業健康持續發展,該縣嚴格執行國家污染物排放標準,專門建了日處理能力8萬噸的污水處理廠,統一處理生產污水。有關企業還投資4.73億元,先后開展了14項技術改造和產品開發課題,通過采用先進的生產設備和生產工藝,有效地解決了功能性生物糖生產中普遍存在的污染問題。 新平臺啟動“甜蜜之旅” “國家火炬計劃沂水功能性生物糖特色產業基地落戶沂水,對培育產業集群,壯大產業規模,全面提升產業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以此為標志,沂水縣功能性生物糖產業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徐在銘如是說。 國家發展特色產業基地的目的,就是組織社會各界力量,集成各方優勢資源,積極推動產學研合作創新,進一步發揮國家火炬計劃對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集群和創新集群的引導示范作用,著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區域內特色產業的競爭優勢。 業內人士把產業基地落戶沂水歸納為“四個有利于”:一是有利于加速沂水功能性生物糖產業集聚,形成區域品牌效應;二是有利于提升產業技術水平,增強科技創新能力;三是有利于促進產業要素聚集,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四是有利于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推動區域經濟發展。 “為確保產業發展優勢,縣里正著手制定遠景發展規劃。”于云的話語里充滿激情,“力爭到2012年,基地生產總值由去年的79.4億元增長到164.3億元,年均增長20%;利稅總額達到11.2億元,年均增長不低于22%。同時,將建設國家級工程技術中心,積極開發國家級重點新產品。自主創新能力保持行業內領先地位,引領食品加工行業的發展方向。”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