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生物質能 - 技術 |
警惕生物能源“科研忽悠”帶來的“泡沫”文章來源:文匯報 | 發布日期:2009-05-22 | 作者:姜澎 | 點擊次數:
上世紀80年代,生物醫學領域專家就信誓旦旦:大力發展腫瘤生物學,20年內攻克。為此,發達國家投資了數百億美元,而如今,這些錢基本打了水漂;10年前,生物學家稱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致病基因的破譯已經指日可待,但迄今為止,全世界的高血壓、糖尿病患者仍無法通過對基因的修復,實現康復的夢想。 從去年開始,生物能源一下子又成了風險投資熱捧的對象,但美國商業周刊稱,大力發展生物能源,在短期內,至少是幾十年內,都只是一個美麗的故事,并不能讓我們實現“擁有更多燃料、更多食物和更少碳排放”的美好愿望。讓高科技追捧者尤其失望的是,雖然號稱低污染乃至無污染的生物能源如今是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但是在幾十年內,我們所必須做的仍然是提高燃料的使用效率??茖W家們認為,科學研究需要提前規劃,重點布局,但是要防止“科研忽悠”帶來的“泡沫”。 生物能源幾十年內不可能產業化 生物能源是政府應該布局投資研究的一個重要方向,但是應該清醒地看到,生物燃料在近期不可能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產業。大量的科研投入,應該要“孵”出一個健康發展的生物能源研究,而不是“吹”出一個“泡沫”。 事實上,不少經濟學家已經發出警告:生物能源很可能是下一個被吹破的高科技“泡沫”。著名生態學家、復旦大學生命科學院陳家寬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稱:“除了土地的局限外,1斤糧食要20斤水,在目前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緊缺的情況下,生物能源的大規模發展,離我們還很遙遠?!?nbsp; 而973首席科學家,著名能源專家、華東理工大學王輔臣教授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現在國家制訂的能源政策中最重要的三句話就是“不與人爭糧,不與糧爭地,不與畜牧業爭飼料”。有關統計顯示,建起一個生物燃料工廠,耗資將達到數億美元甚至更多,而且還需要在每座工廠周圍建起數千畝的能源作物牧場,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將大大提高生物燃料的成本,嚴重削弱生物燃料的市場競爭力。 科研方向并不意味著產業發展 人們注意到,新能源已經不是忽悠帶來的第一次科研泡沫了。每當一個新的科研方向確定后,常常有大量的風險投資商以及學者,會將這個科研方向或技術的市場前景吹得天花亂墜。 據有關業內人士介紹,1993年我國跟蹤國外科研方向,引進了信息產業的一個研究方向,并且投入了大量的資金進行研究,在很短的時間內,這一研究方向被吹捧成“應用前景無限美好”的技術。但是引進至國內沒多久,國外就掉了槍頭,因為這項技術如果不加改進,其應用前景將非常有限。隨著國外不斷調整研究方向,我們就不斷跟在人家后面趕,始終也沒能占領這一技術的制高點。 遭遇同樣尷尬的還有新能源汽車。有關專家稱,新能源汽車在相當一段時間內,并不會發展成一個龐大的產業,甚至也不會成為汽車制造業的主流。姑且不論新能源汽車中的電池或者動力的難題是否能夠得到解決,如果新能源汽車燃料電池中的電仍然來自煤炭發電,就很難說這是有著美好應用前景的產品。 發展生物能源需要足夠耐心 “當然,生物燃料產業化過程的漫長和艱辛,也并不意味著先進的生物燃料或者新能源不會出現”,王輔臣教授說,但是所有這一切,要比許多風險資本家所鼓吹的“三五年內”慢得多,必須要有足夠的耐心和足夠的毅力,才可能等到產業化的那一天。 不過,業內專家也稱,在目前生物能源被熱烈追捧的情況下,確實有可能出現一系列創新的生物燃料技術,從靈敏的微生物到利用熱能和化學制品的方法。這些也應該是我們的政府和企業聚焦的重點,但不應該是在“迅速產業化”的期待下被關注,而應該是從這個領域長久發展考量。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