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南京工業大學舉辦的“綠色科技與綠色經濟”論壇上,來自美國硅谷的專家們帶來的綠色科技新理念,為人們打開了重新認識廢物與能源的新視野。
美國硅谷綠色科技委員會主席周楚新博士認為,面對日益嚴峻的水污染問題,如何利用生物技術凈化水源已成為國際科技競爭的焦點之一。他舉例,目前污水處理廠沉淀下來的污泥一般是埋掉,或者瀝干后每噸花費160多元去發電廠焚燒。然而,污泥里含有重金屬,焚燒后會對大氣產生新的污染。周博士和他的團隊開發了新的污水處理技術,其妙處在于不僅低成本處理污水,還能夠化廢為寶提煉出潔凈能源。其原理是利用智能優化微生物作為催化劑,從污水和污泥中產生出甲烷。這種技術不僅提高了污水處理能力,還能夠把污水中的貴重金屬提煉出來。
現在,周博士和他的團隊已經研發出完整的廢水處理解決方案,在2008年美國加利福尼亞潔凈技術公開賽上,這種綠色能源系統被公認為是“最可行的可持續的污水處理解決方案”。周博士舉例說,南京江心洲污水處理廠每天處理污水64萬噸,每年用電需要花費3500萬元,而用其污泥能產生價值2000至2500萬元的電能,不但減少了環境污染,讓江心洲真正成為生態島,而且產生很大的經濟效益,相關設施的投入4年就能收回。
美國加德能源首席技術官何正宏博士提出,以黑色石油為標志的“黑金”時代即將終結,代之以綠色生物能源為標志的“綠金”時代。何博士介紹,第一代生物能源以玉米等為原料,需要消耗糧食;第二代生物能源以木屑、稻稈等為原料,轉化成本高;前景最好的是第三代生物能源,它以生長快速、富含脂肪的微藻為原料,提煉出能夠直接用于當前內燃機的生物柴油,而且燃燒過程還能吸收二氧化碳。以2007年數據為例,只要江蘇1∕10面積的微藻為原料,就能滿足全中國一年的石油消耗量。“如果其本身脂肪量足夠,或者利用基因技術提高其含脂量,太湖藍藻也能夠生成能源。”何博士說。 (陶然 王虹 任松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