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太陽能 - 光伏動態 |
新能源:練好內功迎接提速文章來源:人民政協網 | 發布日期:2020-10-20 | 作者: | 點擊次數:
9月22日聯合國大會上,中國對世界作出承諾,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爭取在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在此背景下,光伏產業有怎樣的發展機遇?又將面臨怎樣挑戰?10月14日,在中國新能源電力圓桌(光伏)專題交流會上,就上述問題,企業與專家展開探討。 “可再生能源將成為我國能源消費增量主體,并逐步走向存量替代。”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院長易躍春預計,未來5年,可再生能源將成為部分地區能源消費增量主體;2035年,可再生能源基本滿足能源消費增量;2050年,可再生能源成為能源消費總量主體。 為實現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至少應占一次能源消費18%左右的目標,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測算,未來5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將達4.4億千瓦,占新增電力裝機的67%左右,占新增發電量的44%;可再生能源累計裝機容量將達13.3億千瓦左右,約占電力裝機的47%,約占全口徑發電量的30%。“預計2035年,光伏累計裝機將超過煤電,光伏將成為我國上網電價最低、規模最大的電源。”易躍春說。 “截至2019年底,全國光伏發電累計裝機已達204.3GW,連續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位參會人員表示,在中國作出碳中和承諾后,各企業在光伏電站的開發規劃上,都有大幅度增長,甚至翻番。 事實上,得益于度電成本優勢,以及中國轉型需求,越來越多的央企加碼光伏電站開發,而碳中和承諾又加速這一進程。光伏開發模式也在顯著變化,與其他產業融合發展是主要趨勢之一,如風光儲氫一體化、源網荷儲一體化等。 同時,光伏產業發展依然面臨諸多挑戰。如與會者一致提出的土地問題,成為越來越嚴重的掣肘;消納也是行業最擔心的問題之一,產業面臨與電網協調的問題。 如何應對?易躍春表示,提升新能源消納能力近中期主要障礙不是技術問題,是經濟性和機制性問題。電力系統硬件結構決定了新能源消納潛力,但政策和經濟激勵決定了消納潛力能否充分發揮。 針對如何提高消納水平,他給出具體建議,包括發揮常規電源調節潛力、省間靈活交易調度、挖掘用電負荷靈活性資源、納入新能源預測的優化開機、破除跨省區交易壁壘、提升跨省區輸電靈活性等。 此外,對于即將邁入平價時代,與會者一致認為,任何產業的發展壯大,都不能完全依賴政策,要靠自己發展。隨著收益率降低,企業需要著力練好內功。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