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能源進展 - 研究動態 |
中國成《京都議定書》最大受益者文章來源:金融時報 | 發布日期:2008-05-30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中國已成為《京都議定書》的明顯贏家,在低碳技術領域收到巨額美元投資。 2007年,在聯合國根據議定書認證的碳排放額度項目當中,有73%位于中國。 在其余國家中,巴西與印度的份額最大,分別獲得6%,而只有5%的項目位于非洲。 根據《京都議定書》的“清潔發展機制”,富國可通過資助發展中國家的減排項目,幫助自己達到減少碳排放的指標。這些項目包括風力發電機、從下水道獲取甲烷、以及用于過濾工廠煙囪內有害工業氣體的技術。 中國獲益最豐的領域是工業氣體減排項目,尤其是制冷劑副產品氫氟烴(HFC)。全球多數產生氫氟烴的工廠都在中國。 標準銀行有許多業務來自新興經濟體,該行排放業務負責人杰夫•辛克萊表示,很遺憾非洲沒有怎么獲益。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現行體系鼓勵大量投資于消除氫氟烴排放。安裝消除這種氣體的設備,成本相對較低,卻能產生大量碳排放額度,因為這種氣體對氣候的有害程度是二氧化碳的1.1萬倍。 針對氫氟烴排放的新項目數量正在減少,因為可供安裝清潔設備的工廠已所剩無幾。 目前,多數減排項目聚焦于能源效率及轉向更清潔能源。但這些努力也會使那些工業基礎較大的國家受益,因此碳排放資金在非洲大幅上升的前景仍然不佳。(信息來源:《金融時報》)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