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能源進展 - 研究動態 |
利用生態綠色能源打造新型家園文章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 發布日期:2008-06-0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土地沙漠化是制約全球經濟協調發展的重大問題。我國有八大沙漠,其中四個在內蒙古,而鄂爾多斯市就有庫布其、毛烏素兩大沙漠。沙化已經對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及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生存形成危害。如何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發展沙產業和草產業,東達蒙古王集團走出了一條利用生態綠色能源,打造親情美好家園的新路。 多年來,一些地方治理沙漠、植樹造林,包括退耕還林、還草,存在注重形式脫離實際的行為,投入大而產出少,生態建設的速度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要求相差甚遠。為了生態與生計兼顧,綠起來與富起來相統一,將沙漠的綠化轉化為產業化,東達集團以發展地方經濟為己任,為農牧民脫貧致富找出路,研究生態特征,遵循經濟規律,把發展生態產業作為集團二次創業的主攻目標。 沙柳是生長在沙區特有的灌木樹種,抗風沙、耐干旱。生長規律是3至4年平茬一次,否則就會逐漸枯萎。平茬復壯是科學有效的撫育管理方式,平茬后的沙柳萌孽更新、單株生長范圍會比平茬前增加近8倍。沙柳種植雖然發揮生態效益,但過去當地群眾只把它當作薪柴及簡單的生活用料。由于經濟效益甚微,影響了群眾種植沙柳的積極性,導致沙柳自然枯死也就在所難免。經過調研,如果采取新工藝,沙柳可作為優質的高級箱板紙原料,不但有很好的經濟效益,而且市場前景也十分廣闊。1998年,東達集團兼并了原達旗造紙廠,開始實施了年產50萬噸首期10萬噸沙柳制漿造紙配拆掛面箱板紙項目,將原來的蒸球蒸煮制漿改為連蒸熱磨機械制漿系統,采用本色漿造紙,無任何化學漂染。造紙黑液通過蒸發后又提煉加工成工業用緩凝劑,生產廢水的量相對減少并可達標排放。通過技改擴建,由原來以麥秸為原料改為以沙柳為原料制漿造紙,沙柳由“次小薪柴”變為上等的工業造紙原料,實現了以工促農、工農互補的良性循環發展,工農之間和諧相處。據初步統計,沿庫布其沙漠帶規模種植沙柳年產40萬噸以上,產值近8000萬元,人均增加收入1000余元,沙漠植被覆蓋率也大幅度提高。隨著項目的陸續上馬,當地產的沙柳完全可就地轉化利用,降低了成本,增加了收入,達到兩全其美的效果,被國家經貿委定為“雙高一優”技改重點項目,被國家林業局列入“雙百萬京(津)北綠色屏障工程”。 東達集團在沙柳產業實踐取得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以生態建設為依托,按照“生態擴鎮移民,產業拉動扶貧”的總體思路又開始了生態移民新村的建設。新村計劃投資10億元,建設具有特色種植、養殖、獺兔肉皮精深加工、現代運輸、物流、服務的科技園區。遷移到新農村的農牧民將騰出120萬畝沙地種植沙柳,農牧民將加入到生態產業鏈中。養殖獺兔的糞便制作沼氣,供取暖、燃料、發電等,沼液作為澆地用水,無毒無污染,產出的蔬菜符合環保標準,沼渣養蚯蚓,制作花卉肥料,達到污染物零排放目標。與此同時,還將利用當地日照資源豐富、風能充足的優勢,開發太陽能和風力發電綠色再生能源。 東達集團經過幾年的實踐,在生態建設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受到政府的重視和百姓的歡迎,同時也得到著名科學家錢學森院士的高度評價。他說:“我認為內蒙古東達蒙古王集團是在從事一項偉大的事業,將林、草、沙三業結合起來,開創我國西部沙區21世紀的大農業,而且實現了農工貿一體化的產業鏈,達到沙漠增綠、農牧民增收、企業增效的良性循環。”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