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能源進展 - 研究動態 |
新能源車伺油價飆升而動文章來源:北京商報網 | 發布日期:2008-06-18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在國際油價沖高的當下 新能源車正在伺機而動 日前,國家發改委明確表示國內成品油價格計劃與國際接軌將暫緩執行,但從計劃到市場逐步過渡的石油及成品油價格政策,傳遞出成品油價最終與國際接軌的信號。而在中國推行新能源汽車的戰略,混合動力汽車更是首當其沖,成為眾多汽車企業爭搶市場的新的支撐點。業內人士分析,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已趨于成熟,尤其是在混合動力推廣條件上將出現有利因素,但在中國讓更多的消費者接受仍需時日。 技術環境的抉擇 自去年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準入管理規則》公布后,眾多國內企業與跨國企業紛紛宣布在華啟動新能源車計劃,以期在迎接世界汽車技術在未來重新洗牌的過程中占有一席之地。事實上,從2006年開始,豐田第一個在中國將普銳斯 在國內組裝生產,中國新能源車的發展已經不是空談。 技術上的研發與嘗試,讓本土企業有了與跨國公司實現跨越式發展、絕地反擊的機會。無論是在混合動力、氫能源,還是純電池車上,國內企業都根據需要和可能制定出戰略。 在混合動力方面,國內的一些企業正抓緊時間實現量產。目前一汽集團、東風集團、奇瑞 汽車等多個汽車企業都已開發出相關車型,并且部分車型已登錄國家發改委的新車目錄。 此外,在純電動汽車方面,比亞迪公司在電池綜合性能開發上已取得突破,解決了電動轎車電池壽命等一系列重大問題,在轎車整車上也解決了最高車速、加速時間等技術難題。 按照汽車分析師賈新光的看法,這些企業生產的車型都具備了產業化的條件,“不論是混合動力,還是純電動車,在高油價的背景下,今年都將取得高速增長。產業化將促進涉足新能源車的企業取得更大的效益”。 然而在業界看來,技術相對成熟的混合動力將會率先推廣。“與其他新能源車相比,混合動力的系統是短期解決能源危機的捷徑。氫動力車、純電動車等都是采取替代能源,在短期內難以解決網絡建設問題。而混合動力是結合電動車的蓄電池技術,與發動機配合運行,剎車時能量可以儲存成電能,實現能源再利用。”一位汽車行業的專家介紹。 “混合動力只能作為過渡的方案,但也是最接近實現產業化的方案之一。”賈新光說,“混合動力對于節油的優勢并不明顯,其最大的意義在于緩解污染,起到環保的作用”。 實際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陳清泉也認為,混合動力汽車將是汽車企業短期的戰略之一。“日本之所以在混合動力方面成功,就是有明確的戰略,有路線圖,要抓住技術路線和商業路線。并且作為公司的戰略。豐田這方面很明確,混合動力就是它的戰略。但在長期戰略上,國外都在開始向純電動汽車轉型,因為混合動力也是電池車的一種,只是采取了內燃機和電動機兩套動力系統而已。” 價格瓶頸待突破 雖然中國混合動力汽車已經成為大部分企業認同的第一代新能源汽車,但就混合動力汽車的價格而言,在中國市場上仍是難以逾越的阻礙。“業內普遍認為,混合動力車在未來50年都不會成為車市的主流。”賈新光對混合動力車的前景并不樂觀。 “混合動力車的成本問題現在還無法降低,畢竟是采用兩個動力系統,價格肯定也會比同級別的汽車要高。”賈新光認為,混合動力汽車的銷售正陷入一個誤區,銷量上不去,價格也下不來。“新能源車推廣最大的障礙還是價格,即便是國家采取了減免購置稅等優惠政策,但在售的混合動力汽車的價格仍然會高于同級別的車型。在國內5萬元的經濟型車消費者還要求降價的環境下,高價格的混合動力汽車仍然不會被消費者所接受。” 與此同時,一項調查還顯示,混合動力車的維修保養成本也是難以接受的一方面。“國內目前擁有混合動力車的車主實在太少,性能與維修保養成本還不會被消費者快速接受,這也會阻礙混合動力汽車的推廣。”中聯汽車交易市場總經理張超說。 記者了解到,不少企業在嘗試研發新能源車的過程中,已經開始在降低電池成本上下工夫。“目前國內混合動力汽車生產廠家的電池都是采用合資品牌的,因為很多企業并不生產電池,價格也無法完全自己控制。而比亞迪借助在電池領域的優勢,正努力實現產業化,有望降低成本,給混合動力汽車的電動系統成本帶來轉變。”賈新光說。 政策主導推動 業內人士分析,從某種程度而言,新能源車能不能成功,國家的相關政策要起主導作用,如果政策沒有主導作用的話恐怕很難實現。 “盡管國家政策一直提倡節能減排,但在實際應用中,節能環保的車型并未在市場銷售中占到多大便宜。”賈新光分析說。“這在小排量車上體現得最為明顯。在缺少對小車稅制優惠的前提下,很多以生產小排量車為主的國內自主品牌企業已經受到了跨國企業產品的擠壓。” 在業內看來,在新能源車政策上的猶豫,將喪失國內汽車趕超跨國巨頭的機會。“國外有節能標準,我們一定要把節能標準通過立法做出來;此外,還要有排放標準,能夠推出一些激勵政策。要加強教育,現在消費者有很強的環保意識,要強調環保的氛圍。”陳清泉說。 據了解,繼去年11月出臺實施《新能源汽車生產準入管理規則》后,一直沒有具體扶持政策出臺。這也讓企業對新能源車的推廣猶豫不決。 雖然目前價格與政策環境制約了國內新能源車的發展,但有業內人士樂觀地表示,國內企業紛紛看好新能源車市場,并加速搶占先機,這肯定會促進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盡快出臺。 城市交通先行 隨著汽車綠色概念的不斷深入,業內專家認為高油價時代,新能源車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推廣或許是個機會。“混合動力車可先在出租車和公交車上推廣。一方面,減少了排放,起到了環保作用;另一方面,也起到了示范宣傳作用。”賈新光說。 一位業內人士也表示,對于新能源車而言,要想降低價格,大量迅速普及是關鍵。而被城市出租車以及公交車采用,是解決銷量難題的辦法之一。 但在賈新光看來,即便是被出租車和公交車采用,仍對新能源車的普及效應不大。“以北京市為例,目前全市的汽車保有量接近300萬輛,而出租車只有6萬輛,僅占全市機動車數量的1/50。6萬輛即使全部更換為新能源車,也只能說對節能環保有所貢獻,對新能源車的銷量影響并不大。” 盡管如此,賈新光認為,從長遠來看,新能源車仍有很大的市場發展前景。“特別是混合動力汽車或許在今年第29屆奧運會期間是個展示的機會,北京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