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能源進展 - 研究動態

從綠色奧運到新能源環保成為一種時尚

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 發布日期:2008-10-24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北京奧運結束之后,“綠色奧運”成為人們最津津樂道的話題。“綠色奧運”給北京市民留下的,不僅僅是8月份全部達標的藍天,更是對藍天的渴望和對綠色生活的企盼。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持續快速增長,成就有目共睹。然而,中國經濟一直是粗放型發展模式,是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經濟發展與節能環保似乎是一對不可調和的矛盾。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解振華表示,近兩年,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但從總體看,實現“十一五”節能減排目標所面臨的形勢仍然十分嚴峻,任務相當艱巨。解振華強調,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經濟實力、綜合國力、人民生活水平都得到顯著提高,但是,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還沒有根本轉變,實現經濟增長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過大。隨著人口增加,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的矛盾日趨尖銳,成為可持續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

可以說,提高節能環保水平,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切入點,也與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相輔相成。一方面,節能環保水平的提高,有益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另一方面,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有可能改善高能耗、高污染的情形。在我國經濟發展與能源消耗、環境污染矛盾突出的條件下,提高節能環保水平,必然成為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切入點。

針對日益嚴重的環保問題,近年來我國政府和人民做出了諸多努力。6月1日“限塑令”出臺后,印有“I'm not a plasticbag(我不是塑料袋)”的帆布手袋成為時尚新寵,無論是明星,還是都市白領都以用環保布袋為榮。“帆布袋所引領的環保熱潮不僅是一次運動,一種時尚,也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態度。”北京市環保宣教中心主任張寶森認為,時尚稍縱即逝,而環保卻是必須長期堅持的生活態度。

然而,與環保袋的快速流行相反,節能環保汽車的推廣卻顯得有些困難。統計顯示,盡管國家在“抑大揚小”方面做了不小的努力,一邊解禁小排量,一邊對大排量車型征收高額消費稅,但效果并不明顯——小排量市場的不斷萎縮和大排量車型的快速增長成了反向指標。究其原因,國人重面子,更是沒有把環保當作一種責任的表現。

眾所周知,近年來,我國汽車銷量快速增長,汽車尾氣排放不斷增多,導致一些城市特別是大型城市,二氧化硫等污染物增加,能見度降低,甚至出現光化學煙霧污染等。以北京為例,北京汽車保有量已超過300萬輛,為了減少污染,北京率先實行國Ⅲ和國IV標準,然而,環保標準的實施也無法改變空氣質量不斷下降的現實。

“我國雖然不是全球最大的汽車使用國,卻是全球第二大石油消耗國。我國單車油耗量比美國高10%—20%,比日本高1倍。因此,能源緊缺成為我國汽車產業發展必須面對的難題,汽車節能消費應當成為一種主流。”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張國寶曾表示,面對氣候變暖和空氣質量問題,中國汽車企業要轉變發展方式,提升技術研發水平,走“綠色制造”之路,實現企業又好又快地發展。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理事長張小虞也表示,中國汽車能源動力要實施雙重戰略,即發展節能汽車,開發新一代替代能源動力系統。通過發展電池電動車、混合動力車、燃料電池電動車等,實現汽車能源的多元化。

也就是說,對消費者來說,節能環保意味著綠色出行,使用小排量汽車;對汽車企業來說,則意味著不僅要生產綠色汽車,而且要實現綠色制造。綠色制造涵蓋汽車設計、生產制造、使用、維修最后到報廢回收全方位領域,目的就是減少汽車對環境的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汽車綠色再制造不僅可以盡可能地回收報廢汽車中可利用的零部件和材料,而且可以最大限度利用在汽車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的材料和零件,進行修復、再生等。

近日,廣州本田被授予節能減排工廠示范基地。相比2001年,廣州本田2008年單臺產品能耗下降了60%;2008年,廣州本田開展的節能減排項目有170多項,預計全年可以節約能源費1000余萬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2萬噸以上,相當于種植500畝森林;到2010年,生產單臺產品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2005年下降6%……作為中國第一個成功實現制造工廠廢水零排放的汽車工廠,廣州本田增城工廠在節能減排方面的成功經驗,受到社會各界的贊譽。

當帆布袋成為奧斯卡金像獎派對的禮品包高調亮相,當藍天工程成為全民共同追逐的夢想,當國內成品油價格大幅上漲,當“新能源汽車”成為汽車廠商的的技術制高點,環保已經不僅僅是一種責任,更應該成為一種時尚。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