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大學2008年國際生物燃料研討會上,美國普渡大學化工系教授何汪瑗(DR.NANCYW.Y.HO)介紹,一種新型酵母,可以使利用植物纖維制造燃料乙醇的效率大大提高。
何汪瑗研制的何―普度(Ho-Purdue)酵母與第一代生物能源即以玉米等糧食作物為載體生產出來的能源相比,這種以植物纖維素為主要原料的第二代生物能源不僅使用的是玉米秸稈、谷物秸稈等農業廢棄物,以及鋸屑和紙漿等工業廢棄物,而且可以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高達89%%,而第一代生物能源只能達到10%%―20%%。更重要的是,利用不可食用的植物制造出來的乙醇和利用玉米版權華夏酒報等食用作物發酵出來的產品所達到的燃燒效率是一樣的,進而可以減緩傳統生物能源對糧食作物消耗的壓力。
但利用植物纖維素制造乙醇燃料,其技術瓶頸是生產的乙醇濃度低,原料需求量大,生產成本高。利用纖維素分解酶生產乙醇燃料,首先是使纖維素轉化成五碳糖和六碳糖,但在傳統工藝中無法讓這兩種糖同時發酵,而何―普度酵母首次做到同時發酵這兩種糖,并得到乙醇。無論是哪種植物纖維,酵母發酵的條件都相同,并且生產的酒精濃度可以達到8%%,同時還可以生產出其他共生產品,如酶、營養物質等,因此,可以進一步降低成本,可謂“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