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和環境對可持續發展的約束將越來越嚴重,大力節能、控制需求總量、發展清潔能源技術、加快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是優化我國能源結構、填補我國常規能源缺口和保護環境的重要途徑,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在10月30日舉行的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院士論壇上,中國工程院副院長杜祥琬院士如是說。
杜祥琬認為,我國要明確可再生能源的戰略定位,加快能源結構調整,充分認識發展可再生能源的緊迫性和戰略意義,加快能源結構調整,把發展可再生能源放在國家能源和經濟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他指出,雖然煤炭和油氣在未來相當長時間里仍將是能源主力,但我國油氣的“儲采比”已到了警戒線,煤炭的“儲采比”也遠低于大多數國家的水平。因此,對可再生能源發展,要確立一個更為積極的目標,逐步由補充能源提升為替代主流、乃至主導能源之一。
他建議組織成立統一協調的機構,落實可再生能源法相關配套措施;著力建立我國獨立自主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和產業支撐體系;并提出可再生能源家族中的水能、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各有所長,相輔相成,應明確各自發展的戰略重點。
此次論壇為期兩天,由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主辦。論壇期間,將圍繞“中國電力發展和技術創新”的主題,介紹國內外電力科研的最新進展、最新成就和前沿技術,展望中國電力技術發展趨勢,展示電網技術的最新成果。來自國內知名高校、研究機構和電力行業的16位院士及200余名專家出席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