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980x86.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新能源進展 - 研究動態

金融危機催生新能源金融安全觀

文章來源:中國石油報 | 發布日期:2008-11-26 | 作者:王巧然 | 點擊次數:

圖為能源與金融世界論壇現場。

  編者按 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使全球資產面臨重新溢價,金融版圖隨之悄然改寫,與之相伴的還有國際油價的跌宕起伏。伴隨金融危機恐慌心理的蔓延,影響金融危機的因素擴大。能源安全,作為世界各國政府密切關注及深入研究的課題亦被提上議事日程,世界各國從保護國家安全角度,制定和調整本國的能源戰略。

  在日前召開的能源與金融世界論壇上,金融危機和能源安全成為全場關注的焦點。

  良好金融生態將是能源安全優質土壤

  “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全球各個領域均受到不同程度影響,能源行業也不例外。金融危機蔓延致使國際石油價格漂浮不定,金融和能源成為當今世界關注的焦點。”世界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中國金融院研究院院長何世紅表示,“能源和金融問題是全球性問題。促進世界能源供求平衡,維護世界能源和金融安全,是世界各國共同面臨的緊迫任務。為保障全球能源和金融安全,國際社會應該樹立和落實互利合作、多元發展、協同保障新的能源和金融安全觀。”

  在新的能源金融浪潮中,能源和金融的關系越來越緊密,加強能源與金融的國際、國內合作已成當務之急。能源與金融密切合作同時需要多方面的環境支持,良好的金融生態將是最優質的土壤。

  總體來說,金融危機對能源行業是“危中有機”。中國石油經濟技術研究院院長許永發也表示,這次金融風暴對石油行業有許多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包括需求、融資及全球范圍內企業格局和市場格局。全球石油需求減少給石油生產帶來一定資金壓力,世界石油行業將會出現新一輪整合態勢,但對中國石油行業影響有限。石油企業可從長遠考慮投資方向和投資重點,講求投資效益和投資方式。

  建立對話機制保障能源安全

  近期國際油價持續暴跌,油價波動如此強烈,對各國能源安全構成巨大威脅,油價不僅關系經濟穩定增長,還關系到國家安全。中國奉行節約優先,立足國內,多元發展,保護環境,加強國際合作的能源政策,愿意就能源政策對話和協調、能源勘探和使用、能源技術研發和轉讓等方面與各國一起努力,共同維護國際能源市場的穩定。

  著名經濟學家蔣正華介紹,多年來不斷大幅度增加能源投入,我國能源生產能力大大加強。2007年,我國能源生產總量達到23.5億噸/標準煤,比1978年增長2.8倍,年增長率達到4.7%,已經成為世界上除美國之外第二大能源生產國。能源總自給率達到90%,在主要能源中,2007年原煤產量25.26億噸,居世界第一位,比1978年增長3.1倍。“建立對話機制,保證國際能源市場供需平衡,以合作保障能源安全,這是中國提出的能源問題解決之道。”蔣正華說。

  能源技術創新降低依存風險

  科技部副部長吳忠澤表示,我國鼓勵能源創新。無論是當前還是長遠,能否突破能源領域科技瓶頸的束縛,是決定能源安全的一個關鍵因素。從現實情況和未來發展的要求出發,我國將把大力開發推廣節能技術放在優先位置。從1981年到2006年,我國能源消費以年均5.6%的增長支撐了國民經濟年均9.8%的增長,萬元國內生產總值能源消耗由3.39噸標準煤下降到1.21噸標準煤,年均節能率3.9%。我國政府在第十一個五年計劃中提出,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能耗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減少20%。這些數字既反映了我國節約能源的巨大潛力,也表現出我們以更少的能源消耗獲得更多產出的愿望和決心。

  為此,我國將進一步把節能技術作為能源技術發展的優先主題,重點攻克高耗能領域的節能技術,大力提高一次能源和終端能源利用技術水平。同時推進關鍵技術創新,包括鼓勵創新潔凈煤技術、太陽能、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技術,提升能源裝備制造水平,加強能源領域前沿技術研究和基礎科學研究,大力推進先進適用能源技術的產業化。

  蔣正華介紹,當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利用發展很快,風能利用的年增長率約為25%,太陽能發電為20%,我國這方面的發展也有相應增長的速度。危機促進改革,危機帶來機遇,經過危機的洗禮,我國的能源金融將走向更加健康、強勁的發展之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