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蘭溪市靈洞鄉方村的17畝試驗田里,長勢有四五米高的“能源草”收割近半。蘊藏大量能量的草,經過切割處理被源源不斷地送進改造后燃燒生物質的鍋爐,這標志著蘭溪市熱電公司以草替代煤的創新項目獲得成功。
去年,蘭溪市熱電公司與哈爾濱工業大學能源學院共同進行了巨菌草等生物質能發電技術開發,在國內實現了兩個突破,一是首次將燃煤鍋爐改造成燒生物質的鍋爐,二是把巨菌草、象草首次運用到能源方面。
燒生物質的鍋爐改造成功,引來了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熺的合作。林占熺的研究表明,巨菌草、象草蘊藏大能量,因而又被稱為“能源草”。今年6月,適應性廣、生長快、種植和管理簡便的“能源草”落戶蘭溪。經過100多天的種植栽培,“能源草”迎來了收割期,成了發電的新能源。能源草收割后,經有關專家教授測產鑒定,每畝實收鮮草45000公斤,可發的電量44500度,相當于3.5噸原煤的發電量。不過,浙江大學農業資源環境權威專家楊肖娥認為,生長能力強的植物,生長多年后會將土壤的養分耗盡,多年后巨菌草生長,也需要施肥管理,沒有一勞永逸的植物?!?/P>
據蘭溪市熱電公司總經理柳建華介紹,燃煤鍋爐改成生物質燃燒鍋爐后,污染物很少,可減輕溫室效應;焚燒后的殘渣,變成鉀肥可以用來改造土壤。同時,每臺鍋爐每年少消耗標煤3.3萬噸,又能減少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廢氣及煙塵排放量。蘭溪市熱電公司明年將擴大“能源草”栽種面積,爭取達到1萬畝。作者: 徐憲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