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科學家曲格平:新能源發展亟待新政策文章來源:hc360慧聰網能源行業頻道 | 發布日期:2004-09-23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為參加“2004上海環保與新能源國際論壇”,我國著名環境科學家、中華環保基金會理事長曲格平日前風塵仆仆趕到上海。在論壇期間,曲格平先生表示。
傳統能源利用方式將帶來惡果 曲格平說,中國目前在總消耗量上已是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之一。消耗石油、煤炭等礦物能源開采和利用所帶來的環境問題,特別是大氣、水和固體廢棄物等與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污染問題相當嚴重。與此同時,全球石油資源不僅蘊藏量和開采量都已達極限,而且還存在著國際恐怖主義猖獗、政治紛爭甚至軍事行動不斷而引發的各種危機,使我們的能源安全面臨多方面的威脅。可是,我國的一些地方,至今仍在延續片面追求國民生產總值增長的發展思路,單純沿襲傳統的能源利用方式,帶來的后果是:資源日趨短缺,環境急劇惡化,人民的實際福利水平下降,經濟和社會發展最終也難以持續而陷入困境。 我國新能源開發利用量不足1% 怎樣改變這個現狀?曲格平認為,結合世界能源格局和我國的資源現狀及發展前景,必須及早把大力發展新能源特別是可再生能源,確立為我們的能源戰略的主要目標。中國具有豐富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其中小水電可開發量、陸地和海上可開發利用的風能、陸地表面每年接收的太陽輻射能都相當可觀。還有生物質能源。目前,僅我國各地被荒廢、浪費的農作物秸稈年產量就超過6億噸,其能量約合3億噸標準煤;還有大量森林代謝物、加工廢棄物若能充分利用,也能產生相當于2億噸標準煤的熱能。但是,令人惋惜的是,至今我國各種新能源的開發利用量,包括太陽能、風能、潮汐能等,只相當于近5千萬噸標準煤,在總能源結構中所占的比例,不足1%。尤其是生物質能的利用,更是微乎其微。 最大的問題在于政策環境、市場與機制 曲格平分析了造成這一狀況的主要原因,認為“技術上是還有些問題有待解決;但最大的問題,不在于技術,而在于政策環境,在于資金、市場、機制等各方面存在的多種障礙”。他舉例說,我國在開發利用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技術方面,確實取得了許多重大突破和可喜的成就,這從正在舉行的2004上海環保與新能源國際博覽會上,也可見一斑。但是,恰恰是在這些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方面,卻遇到了難以計數、難以想象的困難。尤其令人不解的,是其中許多障礙,還是一些政府部門人為設置的。譬如有些城市,竟然采取行政手段禁止在居民區安裝、使用國家明令提倡、也符合有關質量標準的太陽能熱水器!曲格平說:“由此可見,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首先政府應積極支持。我們的政府官員、人大代表、政協委員,都應當努力做新能源開發的積極支持者,而決不能成為妨礙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阻力。” 曲格平指出,通觀世界發展趨勢,我們要調整好能源格局,盡快以潔凈高效的、可再生的新能源取代傳統能源。這既要及時制訂國家發展目標和規劃,更要確立一套建立能源新政策,以對此進行必要的支撐。這里,既包括建立鼓勵能源科技研究創新和投資新能源項目的激勵機制,也包括控制利用傳統能源的政策和對過分消耗礦物資源、污染環境進行懲罰的法律。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