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我國確保石油安全穩定的第二條路-泰國克拉地峽文章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 發布日期:2004-09-30 | 作者:XXX | 點擊次數:
泰國能源部長蓬明·勒索里德透露,將在今年晚些時候籌資6億美元,在泰國南部克拉地峽地區修建一條長達260公里的石油管線。《遠東經濟評論》雜志報道說,該工程包括位于克拉地峽兩端的兩個深水油港、石油儲存倉庫和連接印度洋安達曼海和太平洋泰國灣的輸油管道。一個令人興奮的說法是,該工程有利于"改善"中國的能源安全戰略。但對該計劃的可行性,眾多專家表示出懷疑一個空想工程?
長期關注東南亞地區問題的北京大學東南亞學研究中心楊保筠教授表示:"關于克拉地峽建立第二個馬六甲的消息自古就有,根本不是新鮮事。克拉地峽自古就是交通要道,之所以一直存在修建運河的爭論,主要是考慮從連接東西方的海路上看,克拉地峽在地理位置上比馬六甲要近一些。"不久前剛剛前往泰國考察過的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的王勤教授也對記者表示該工程"可能性不大。"王勤說:"目前東盟方面幾乎沒有多少報道,我不久前去泰國,泰國國內對此幾乎沒有什么反應,也沒有任何有關開工的動靜。" 泰國方面說,如果完成位于該國南部的深水港口、油管和石油儲存設施等石油中轉網絡,泰國將能為東亞主要石油進口國提供更廉價的石油。作為確實行動,今年1月29日,泰國國家石油公司(PTT PCL)在位于泰國東海岸首都曼谷東南方的是拉差(Sriracha)港新建成一個石油加工交易中心,投資達10億美元,年原油和精煉油儲存加工能力達到3050萬桶。泰國總理他信當時表示,泰國將在5年內取得對亞洲石油貿易的支配能力。 中國社會科學院專家周方冶透露,2004年是泰國的大選年,他信此時拋出克拉地峽輸油工程這個老話題,不乏在政治對手川·立派位于南部的傳統勢力范圍拉選票的可能。為了謀求該地區能源貿易中心的角色,泰國力圖取代新加坡成為東南亞最重要的石油貿易中心。目前扮演東亞石油貿易中心角色的,正是位于馬六甲海峽出口的新加坡。該國是世界上繼紐約和倫敦之后的全球第三大、也是亞洲最大的石油運輸和貿易中心。 楊保筠教授表示了該項目在經濟上的不現實,"誰出錢?泰國經濟不好,困難很多。去年經歷了'非典',今年又有禽流感的困擾,很難有大動作。另外,克拉地峽位于泰國南部,經濟更加落后,政治也很不穩定。"克拉地峽管道線路所能節省的航運距離不到1000公里,遠無法與巴拿馬運河(節省北美東西岸航距8200多海里)和蘇伊士運河(節省航距超過10000海里)相比。更何況在剛建成的幾十年內,兩大運河一直處于虧本與微利狀態,其中巴拿馬運河的財務狀況至今還不理想。龐大的投資能否獲得回報?許多國內外專家都表示懷疑。中國石油部門的專家甚至表示,即便克拉地峽管道修建成功,連泰國國家石油公司是拉差石油加工交易中心3000萬加工能力都不能滿足,更不用說對中國石油進口的安全保障了。更何況如果采用輸油管線替代運河方案,除了在管線方面能夠降低經費,兩岸的港口和油庫仍要新建,為了節約不到1000公里的海上航線,卻要憑空讓油輪卸載和裝載一次,經濟收益非常值得懷疑。 克拉地峽宏偉計劃的最根本問題還是在泰國國內。計劃中大陸橋兩端的油港距泰國兩個主要旅游圣地--安達曼海邊的普吉特(Phuket)和泰國灣的薩木伊島相距不遠。泰國國內運河計劃的反對派代表人物、國防部長探馬拉上將認為,該計劃不但將使泰國不堪重負,技術難題也不易解決,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損害。 泰國總理他信最近也曾明確表態:泰國政府目前沒有開發克拉運河的計劃,原因不僅是缺乏施工經費,甚至連論證研究經費都缺乏。有報道說,泰國政府曾授權一家香港地區公司PHUKETPASS PROJECT Lt.負責進行一項可行性研究,以確認是否可能開挖一條連接泰國灣和安達曼海的克拉地峽運河。英文《曼谷郵報》報道說,泰國政府授權這家香港地區公司,是因為只有這一家提出申請。 對中國有好處? 《遠東經濟評論》和倫敦《金融時報》報道說,克拉地峽石油管線工程對中國的好處是減少海運與石油成本和增強中國的軍事戰略安全。但一些大型石油公司的高層甚至懷疑,即便克拉地峽輸油管道建成,國際石油貿易巨頭也未必會放棄形成已久的新加坡--東亞長久以來最大的石油運輸和貿易中心--而移師泰國。 "我認為在泰國落后的南部地區,目前沒有條件,也不大可能有這樣的工程提上日程。"王勤教授表示,"這個工程對新加坡利益影響很大。克拉地峽這樣一個龐大的世紀工程,在當今情況下不可能輕易單方面推進。泰國是東盟成員國之一,許多問題不可能拋開他國的利益關系。作為一個整體,東盟不可能不對在泰國建立取代或者類似馬六甲功能的輸油管道進行內部討論。況且,泰國未必會單方面受益。" 楊保筠教授表示,中國石油的戰略安全并不在軍事上,而在經濟上。馬六甲海峽是美國海軍所要求必須控制的世界16大咽喉水道之一,美國在泰國的桃梭邑海軍基地和烏塔保空軍基地都有駐軍。克拉地峽并不比馬六甲有更多的戰略安全。相反,克拉地峽更加靠近印度在安達曼海的安達曼群島和尼科巴群島修建的海軍基地。"中國石油問題即便是上升到戰略安全高度,也是經濟戰略問題。"楊保筠說,"至于安全戰略,改道克拉地峽并沒有大的影響。中國不可能單獨參與此事,在國際化的背景下,要有全球化的視野。與克拉地峽相比,無論馬六甲有多少不利因素,至少它有幾公里到幾十公里寬。如果出現什么意外還可以繞過去,而克拉地峽的運河或者輸油管道卻無論如何沒有多少迂回的余地。如果把命運寄托在克拉地峽,將會比馬六甲更加危險。" "雖然泰國政府不遺余力地宣傳克拉地峽輸油管道,但我們還是要從各方面來詳細推究它對中國能源業的影響。"發改委能源經濟與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的張有生博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條管線的兩段分別是安達曼海與暹羅灣,石油輸送肯定是從油船到管道,再從管道到油船,這個費用肯定要比借助馬六甲海峽的海運高,盡管它路程比海運短。不僅如此,制約這條管線作用的根本問題還在它的運輸量上,一年幾千萬桶就算很不錯了。如果光靠這個管線,那么泰國在拉差龍修建的那個石油貯藏加工基地就不能完全發揮作用,這個基地號稱貯藏與加工量一年能有2200萬至2500萬噸,顯然是能力過剩,最終還是要依靠海運。另外,管線周邊環境也不能完全令人放心,它起點和終點附近的普吉島與蘇梅島都是近年來恐怖分子活動頻繁地區,安全性并不比馬六甲海峽有優勢。" 中國石油安全關鍵何在? 2003年1月至11月,中國進口石油突破8000萬噸,連續10年成為石油凈進口國,其中進口石油消費比例已上升為32%,而這32%中,從中東和非洲地區進口約占70%,其運輸都必須經過世界上最繁忙的水道之一的馬六甲海峽。業內人士認為,當一國的石油進口量超過1億噸以后,就要考慮采取外交、經濟、軍事措施以保證石油供應安全。這無疑是克拉地峽以第二個馬六甲為口號帶來的吸引力。 "不管是管線計劃,還是運河計劃,對此關注的根源都源于中國的能源安全問題。但是,尋求未來中國穩定的能源供應,應該往北看……"相關資深專家這樣評價。然而去年3月,中海油和中石化聯手展開的收購英國天然氣集團(BP)手中持有的里海北部油田股份項目,最后在被認為勝算在握之時卻遭失敗。2003年底,就在中俄原油管項目(安大線)節外生枝之時,中俄韓天然氣管道項目(科維克金項目)又突遭變故。至此中俄目前4個大型能源合作項目中(西氣東輸工程;中俄原油管道項目;科維克金項目和俄薩哈共和國向中國供氣項目)無一順利完成,中國石油"往北看",依然看不到穩定和安全。 目前,中國石油目前的海外投資項目已遍及亞洲、非洲、北美洲和南美洲等四大洲的12個國家,目前經國家批準已中標和簽約了28個勘探開發項目,初步形成了以蘇丹項目為依托的中東和北非戰略區、以哈薩克斯坦項目為依托的中亞和俄羅斯戰略區、以委內瑞拉項目為依托的南美戰略區,涵蓋了油氣勘探開發、地面建設、長輸管道、石油煉制、石油化工和油品銷售等業務領域。然而這一切對于中國能源危機的解決依然遠遠不夠。 "能源原材料的緊缺,肯定是影響今年中國出口,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一位商務部有關人士向記者透露,"2002年中國石油消費量達2.457億噸,但去年中國石油的總產量不過1.67億噸。四缺,即缺油、缺電、缺運、缺鐵現象在全國各大出口省市十分突出。由此帶來了能源原材料價格的飛漲。2003年上半年,這些商品的價格同比漲幅已經達到了6.5%。"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所副所長陳淮告訴記者,雖然近兩年中國三大石油公司在海外拓展過程中,在俄羅斯與中亞遭遇了 一些挫折,但都不意味著中國將放棄在東北亞與他國進行能源合作的嘗試。"中日韓三國的能源企業計劃在今后也將通過'東北亞能源論壇'等多種形式接觸,并確定共同促進建立東北亞能源交易所。如果把作為能源出口大國的俄羅斯整合進這個體系,那么以前的失敗將逐漸被避免。" "兩線,乃至多頭并進,是我國鞏固石油安全的基本策略,雖然安大線暫時沒有進展,但與俄羅斯及中亞國家的談判合作不會終止,也不是中國能源企業在東南亞業務發展的原因。"張有生博士說,"企業行為的惟一準則是獲取最大利潤,比如中石油近期與PTT競標屬于荷蘭殼牌日產2萬桶原油的陸上油田詩琳通,雖然這筆10億美元的交易還沒有最后敲定,但它帶來的收益,無疑要比克拉地峽輸油管道來得直接。"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