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guī) |
高油價催生美國能源新政策 核能源重新受寵文章來源:中安網 | 發(fā)布日期:2005-08-18 | 作者:不詳 | 點擊次數:
財富時報8月18日訊 8月8日,美國總統(tǒng)布什簽署了《2005年國家能源政策法案》,致力節(jié)省能源和提高能源效率,并恢復建造核電廠。 布什指出,新能源法案實施后,有助于鞏固美國經濟,并大大減輕美國對進口石油的依賴。美國國會參眾兩院經過四年的討價還價,最終通過這一能源法案,其主要內容包括:在今后10年里,給予傳統(tǒng)和核能源公司145億美元的減稅優(yōu)惠,鼓勵它們增加能源生產。 布什也指出,將在五年內恢復建造核發(fā)電廠。自1979年發(fā)生三里島核電廠危機后,美國就一直沒有再建新的核電廠。自從布什擔任美國總統(tǒng)以來,如何解決該國龐大的能源需求一直是他的首要任務之一。人們擔心石油供應短缺,國際石油價格已經上漲到每桶64美元的創(chuàng)紀錄水平。布什不得不承認,通過新能源法案只是第一步。布什指出,這一法案對與環(huán)境做出了沒有先例的承諾,并會資助開發(fā)更清潔和產能更高的能源,包括煤、核能、石油和天然氣等,以及一些另類的能源資源。 核能重新受寵 隨著油價的飆升,發(fā)達國家越來越對依賴中東石油感到擔憂,加上擔心全球變暖,都使人們重新產生對核能的興趣。這種冷戰(zhàn)時期發(fā)展起來的技術,曾許諾提供無窮無盡的廉價能源,但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電站災難后,核能就失寵了。而且,由于當時石油價格低廉,使用核能僅剩的一點理由也喪失了。 美國工程公司總裁理查德吉爾(Richard Gill)表示,由于全球電力需求將快速增長,可能會出現對新增發(fā)電能力“難以置信”的需求。 國際能源機構(IEA)預計,全球電力消費到2030年將翻倍,但易于開采的石油和天然氣儲備正在耗盡。消費國不得不為日趨減少的資源而競爭,而這些資源大都集中在世界上政局不穩(wěn)的地區(qū)。相比之下,作為核反應堆燃料的鈾則出產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穩(wěn)定國家。 經濟迅速擴張的亞洲經濟體對此興趣最濃。最新30座并入電網的核反應堆中,有20座在亞洲。在核電占電力生產2.8%的印度,有9座反應堆在建。印度希望到本世紀中葉將核電廠發(fā)電量提高100倍。 中國自2002年以來已啟動了6座核反應堆,并有2座在建。外國企業(yè)正競相為中國再建造4座反應堆。中國的目標是到2020年將核發(fā)電能力增加5倍,這意味著要在未來15年里再建設多達40座核反應堆。中國政府已經把核電建設的政策從以往的“適度發(fā)展”重新定調為“優(yōu)先發(fā)展”。 在中國,占能源生產相當大比例的燃煤火力發(fā)電廠給電廠所在地帶來了嚴重的環(huán)境污染。由于地理上的制約,水力發(fā)電也無法滿足電力需求。中國經濟高速發(fā)展對能源的依賴越來越強。能源短缺,是中國改變核電發(fā)展政策的一個重要因素。 中國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發(fā)展自己的核計劃,但是直到1991年才將核動力商業(yè)化,開始在浙江秦山興建第一座核電站。但是在1997年之后的6年里,政府出于安全和造價昂貴等因素的考慮,擱置了數十座核電站的建設計劃。目前,中國共有11座核電站,其中有9座正式運行。 在能源供應危機的壓力下,中國從去年開始恢復大規(guī)模核電站建設,計劃今后15年在人口密度較大、工業(yè)化水平較高的沿海省市建造30多座核電站。按照這個計劃,到2020年,中國核電裝機量將達到4千萬千瓦,核電占全國總裝機量從目前的2.3%增長到4%,核發(fā)電量占總發(fā)電量的比例升高到6%。 中國2020年之前,用在興建核電站上的投資可能會超過400億美元。由于中國目前還不具備完全自主建設核電站的能力,這為國外的設備和技術商提供了巨大的機會。 目前,已經有法國的阿?,m集團(Areva)、俄羅斯核電建筑有限公司(ASE)和美國的西屋電氣( Westinghouse)等三家核電設備集團公司在爭奪價值80億美元的浙江三門和廣東陽江兩座核電站四個核反應堆的合同。對于國際核電設備生產商來說,這樣的大宗生意,在這個行業(yè)已經有多年沒有見過了。 當然,核電站的興建也招致了一些疑慮和擔憂。根據中國媒體的報道,中國能源業(yè)界對于政府大力興建核電站是否現實提出置疑。另一方面的擔心是,建設計劃是否考慮到未來核廢料的處理問題。有學者認為,中國大力興建核電站并不能徹底改變中國目前的電荒,反而會使中國在幾十年后遭遇更為頭痛的核廢料處理難題。 在歐洲,也有跡象表明核能利用在復蘇,盡管速度沒有那么快。芬蘭定于今年開始建造一座大型核電站,法國將于2007年開始興建另一座。瑞典、比利時和德國等國家正收回不發(fā)展核電的誓言,或者在不遠的將來可能這么做。 在美國,布什總統(tǒng)也把核電重新提上日程。美國已把國內大多數核反應堆的壽命從40年延長到了60年,并已設計出實驗性的“下一代”反應堆。美國政府毫不掩飾它希望企業(yè)開始建造新一代核電廠。 “核能的復興不可避免,”投資銀行SG Cowen在今年發(fā)表的一份核能產業(yè)報告中稱。該報告預測,到2010年,全球核能建設將會復興。 環(huán)境成為發(fā)展核電的理由 重新燃起人們對核電興趣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對環(huán)境的關注。過去幾十年,環(huán)境是人們反對核電的最主要因素。一些綠色運動領袖長期與核電勢不兩立,但現在他們表示,全球變暖的風險遠遠超過放射性廢料的風險。與燃燒石油、煤炭或天然氣等化石燃料相比,核電廠排放的二氧化碳極少。而且不排放溫室氣體。 所以,如果各國要達到《京都議定書》規(guī)定的排放指標,核能利用就至關重要。然而,許多歐洲國家將關閉一些現有核電廠,要么是因為政策決定,如德國,要么是因為設施已陳舊,如英國。 德國既簽署了《京都議定書》,又承諾放棄核能,但目前德國將被迫放棄其中一個承諾。SG Cowen分析師卡羅琳斯拉馬(Caroline Slama)估計,假如德國要同時遵守上述兩個承諾,將不得不關閉三分之一的工業(yè)。 許多人預計,如果中右的基督教民主聯(lián)盟(CDU)在德國執(zhí)政,將推翻關閉所有核電站的決定。但對英國來說,由于核設施老化,將不得不更進一步,積極鼓勵企業(yè)建設新反應堆。英國14個核電站中,13座將在2023年前關閉。然而英國政府估計,如果沒有核能發(fā)電,二氧化碳排放量將比1999年水平高出14%。 世界能源理事會(World Energy Council)認為,全球達到《京都議定書》排放指標的唯一辦法,是在2050年前將核能發(fā)電量擴大至目前的三倍。但綠色運動中的絕大多數人士仍然堅決反對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qū)五山能源路2號 聯(lián)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