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政策引導拓展新能源空間文章來源:中國產經新聞 | 發布日期:2006-03-20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CIEN記者嚴娟娟報道 近日,CIEN記者從國家發改委能源局煤炭處獲悉,黑龍江省首座煤礦瓦斯發電廠在龍煤礦業集團雞西分公司城子河煤礦投入運行,變廢為寶。事實上,瓦斯發電只是中國新能源發電大軍中的一個成員。近年來,面對我國電源結構不合理的現狀,利用新能源發電(相對傳統火電和水電)已小成氣候,有關專家樂觀預計,新能源發電將引領中國電力工業未來的發展。 助力電源結構調整 近年來,我國電力發展很快,但電力需求增長更快,供求矛盾突出。全國范圍的拉閘限電,著實為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帶來了不小的掣肘,“煤用完了怎么辦”成為不少省長們共同的擔憂。 據中科院電工所研究員馬勝測算,我國已探明的煤炭將在81年內采光,石油將在15年左右枯竭,天然氣也將在30年用盡。而中國電力科學院預測,我國電力供應缺口在2010年和2020年分別為3700萬千瓦和1億千瓦。然而目前我國電力結構中,燃煤機組(火電)占70%以上。 在這種情況下,調整電源和電網結構,已迫在眉睫。在被調整后的能源結構中,可再生能源發電顯然將占據相當的位置。 事實上,政府早已意識到這個問題,在去年3月2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就在分析當前電力供求形勢和電力工業發展問題時曾提出:“我國要調整電源結構,大力開發水電,優化發展煤電,積極推進核電,適度發展天然氣發電,鼓勵新能源發電。”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新能源發電也小成“氣候”,在東部沿海和西部部分地區,風能發電已初具規模,其他新能源如天然氣、秸稈、瓦斯、核能等多種新能源已實現利用發電。 在剛剛結束的“兩會”上,就有代表提出,要讓新能源成為調整電源結構的一支重要的新力量。 前景看好 在去年年底國家發改委公布的《十一五規劃的建議》中明確提出,要加快發展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政策面為新能源板塊走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根據我國的新能源規劃,到20l0年,新能源的總裝機容量將達60GW,占全國總電力裝機容量的10%。到2020年,新能源發電的總裝機容量將達到約121GW,占全國總電力裝機容量的12%。如果要達到規劃目標,水電裝機規模將增長2.7倍,而風電、太陽能發電將是幾十倍的增長。 一些發達國家已經擬定了到2050年,新能源發電將占本國電力市場30%~50%的目標,這意味著一場新的能源革命已在悄然進行,它必將帶來新的經濟繁榮,新的社會理念和新的生活方式。CIEN記者從剛剛結束的“兩會”上獲悉,不少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認為,發展新能源發電,將大有可為。“新能源發電不僅能解決部分地區電力不足問題,還符合國家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主旋律。” 但目前,我國新能源發電還面臨著成本太高,價格無法平衡收益,以及一些技術瓶頸。以風能發電為例,20年來我國已建成的風電場僅有40多個,但截至目前,我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僅為50多萬千瓦,實際風電裝機容量也僅占全國電力裝機總容量的0.14%,而且風力發電的設備主要靠進口。據了解,我國風力發電已具備走向產業化的基本條件,但由于電價、關稅、貸款、稅收等優惠政策與扶持措施不到位,企業的投資長期難以收回,市場難以成長起來。對此,有關專家直言,雖然我國很早就開始倡導開發風能,但我國發展風電還存在著體制性障礙,也缺少市場激勵機制,包括風電開發的投資體制、國產化風機激勵機制及政府風電采購政策等。 不過,上海交通大學校長謝繩武教授曾撰文樂觀地指出,雖然目前新能源面臨發電效率、發電成本高、配套技術還不夠完善等難題,但只要政府正確引導,給予政策支持,擴大市場需求,這些難題將被逐步克服,一個更為清潔、安全、和平和幸福的新能源世紀即將來臨。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