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力推國產化扶持風電設備政策將出

文章來源:中國工業報 | 發布日期:2007-06-15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我國風力發電的實質目標不是裝機數量的增長,而是大力推進風電產業的發展,即要大力推進風電設備的國產化進程。”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主任王仲穎在近日舉行的可再生能源發展論壇上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透露,當前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機組整機缺口很大,風電機組制造的核心技術國內尚不掌握。對此,發改委與財政部正在研究制定風電機組整機與零部件國產化的支持方案,或將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風電電機的整機及零部件的制造給予資金補貼。

進口設備占據市場

“因人才匱乏與技術薄弱,風電設備制造國產化緩慢問題成為制約我國風電資源開發的主要瓶頸。”王仲穎開宗明義地指出,風電設備自主知識產權的缺失成為多年來制約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主要因素。

中國風能協會副理事長施鵬飛同樣對記者表示,只有大規模的國產化,我國風力發電產業才能做起來。目前要解決的問題是盡快實現風電設備的國產化。

從我國風電設備的發展水平看,雖然具備了600kW和750kW風力發電機組的批量生產能力,但截至目前,我國大部分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仍停留在中低端設備的設計與制造水平。施鵬飛表示,由于核心技術的缺失,我國目前能批量生產的電機設備都是發達國家十年前生產的產品。

在高端風電電機產品的研發方面,我國部分企業雖然已邁入了兆瓦級的設計制造領域,但由于缺乏野外運行的檢驗,樣機的推廣還存在一定困難。

對此,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的趙先生對記者表示,“由于起步較晚,產業發展基礎薄弱,加上風電設備自身的發展特點(設備的質量要經過20年左右的野外運行考核),致使我國自主開發的高技術含量的電機設備多數處于樣機制造階段,尚未進行批量生產。”

他強調,我國風電設備總體制造水平落后于西方發達國家,導致這一市場長期以來被進口設備占據。

施鵬飛用“很不正常”來形容我國風電設備市場現狀。據他介紹,國內風電設備市場很廣闊,但由于國內企業設計能力薄弱,高端設備技術大多掌握在外方手中,致使大部分國內市場被進口設備壟斷。據統計,在2004年中國風電設備新增市場份額中,國產設備只占25%,進口產品占75%;在2005年風電設備新增市場份額中,進口設備占70%以上;2006年我國風電設備市場60%需求仍由進口產品滿足。

隨著我國能源發展戰略的實施,國內風電設備的市場逐年擴大。在國家發改委日前制定的《風力發電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明確指出,到2010年底,全國風電總裝機規模達到400萬kW;到2015年底,全國風電總裝機規模達到1000萬kW;到2020年底,全國風電總裝機規模達到2000萬kW。

風電規模化發展給風電設備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如何實現風電設備的國產化成了我國加快風電產業發展的當務之急。

配套《可再生能源法》

“產業發展,設備先行。”在日前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加快振興裝備制造業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要大力發展大型空冷電站機組及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等新能源裝備。大型清潔高效發電裝備成為國家重點發展的16個重大技術專項之一。

專家認為,當前,具有自主知識產權風電設備已成為衡量國家風力發電產業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發改委制定風電設備國產化的支持政策將在很大程度上促進我國風電產業的健康發展。

作為參與該政策編制的專家組成員,王仲穎認為,對風電電機整機及零部件的支持,在一定意義上可以理解為我國《可再生能源法》的配套政策。

    據透露,政府將對風電設備產業的發展給予相應的政策性補貼。由于風電設備行業自身的特殊性,目前對其整機或零部件的支持,哪個力度更大,相關部門還在研究審議中。

由于風電產業投資存在周期長與風險高等特點,專家認為,國家應在風電設備自主化方面給予大力支持,比如說國家應從法律法規、檢測認證方面來推進風電設備產業的發展。

中科院電工研究所副所長肖立業對記者表示,當前我國自主開發的風電設備很少,國家應出臺更多的支持政策,大力支持民族產業發展,鼓勵企業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

據了解,科技部已把風電設備產業化列入《2007年度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基金若干重點項目指南》的重點支持項目中。科技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國家將通過貸款貼息等方式支持大、中型風力發電機組產品的產業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