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 發布日期:2008-01-25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26日發表《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白皮書,詳細介紹了中國能源發展現狀、能源發展戰略和目標、全面推進能源節約、提高能源供給能力、促進能源產業與環境協調發展、深化能源體制改革,以及加強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等政策措施?!吨袊哪茉礌顩r與政策》白皮書全文如下: 中國的能源狀況與政策 中華人民共和國 二○○七年十二月 北京 目 錄 前 言 一、能源發展現狀 二、能源發展戰略和目標 三、全面推進能源節約 四、提高能源供給能力 五、加快推進能源技術進步 六、促進能源與環境協調發展 七、深化能源體制改革 八、加強能源領域的國際合作 結束語 前 言 能源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v觀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人類文明的每一次重大進步都伴隨著能源的改進和更替。能源的開發利用極大地推進了世界經濟和人類社會的發展。 過去100多年里,發達國家先后完成了工業化,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資源,特別是能源資源。當前,一些發展中國家正在步入工業化階段,能源消費增加是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 中國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經濟,擺脫貧困,是中國政府和中國人民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的主要任務。20世紀70年代末以來,中國作為世界上發展最快的發展中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成功地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世界的發展和繁榮作出了重大貢獻。 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第二位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能源供應持續增長,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撐。能源消費的快速增長,為世界能源市場創造了廣闊的發展空間。中國已經成為世界能源市場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維護全球能源安全,正在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 中國政府正在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加快發展現代能源產業,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把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放在工業化、現代化發展戰略的突出位置,努力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繼續為世界經濟發展和繁榮作出更大貢獻。 一、能源發展現狀 能源資源是能源發展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不斷加大能源資源勘查力度,組織開展了多次資源評價。中國能源資源有以下特點: —能源資源總量比較豐富。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化石能源資源。其中,煤炭占主導地位。2006年,煤炭保有資源量10345億噸,剩余探明可采儲量約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氣資源儲量相對不足,油頁巖、煤層氣等非常規化石能源儲量潛力較大。中國擁有較為豐富的可再生能源資源。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折合年發電量為6.19萬億千瓦時,經濟可開發年發電量約1.76萬億千瓦時,相當于世界水力資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較低。中國人口眾多,人均能源資源擁有量在世界上處于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資源人均擁有量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氣人均資源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資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約了生物質能源的開發。 —能源資源賦存分布不均衡。中國能源資源分布廣泛但不均衡。煤炭資源主要賦存在華北、西北地區,水力資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區,石油、天然氣資源主要賦存在東、中、西部地區和海域。中國主要的能源消費地區集中在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資源賦存與能源消費地域存在明顯差別。大規模、長距離的北煤南運、北油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是中國能源流向的顯著特征和能源運輸的基本格局。 —能源資源開發難度較大。與世界相比,中國煤炭資源地質開采條件較差,大部分儲量需要井工開采,極少量可供露天開采。石油天然氣資源地質條件復雜,埋藏深,勘探開發技術要求較高。未開發的水力資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遠離負荷中心,開發難度和成本較大。非常規能源資源勘探程度低,經濟性較差,缺乏競爭力。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能源工業迅速發展,為保障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主要表現在: —供給能力明顯提高。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已經初步形成了煤炭為主體、電力為中心、石油天然氣和可再生能源全面發展的能源供應格局,基本建立了較為完善的能源供應體系。建成了一批千萬噸級的特大型煤礦。2006年一次能源生產總量22.1億噸標準煤,列世界第二位。其中,原煤產量23.7億噸,列世界第一位。先后建成了大慶、勝利、遼河、塔里木等若干個大型石油生產基地,2006年原油產量1.85億噸,實現穩步增長,列世界第五位。天然氣產量迅速提高,從1980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