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德國政府新能源政策的“加減法”

文章來源:科學時報 | 發布日期:2008-04-23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為了保持并擴大在新興能源領域的技術優勢,德國聯邦政府最近決定,在2006年至2009年的“高科技戰略”規劃中對此投入20億歐元之后,再追加20億歐元用于支持和獎勵企業在新能源領域里的創新計劃。而德國政府2004年頒布的《再生能源法》規定,最遲2009年政府對新能源行業的補助將逐漸減少。針對這一“加減法”的矛盾所在,本報記者采訪了德國環境與自然資源部部長加布里爾先生,在這一系列的問題回答中,希望可以使讀者對這個可再生能源最發達的國家之一有更多的幫助。

    加布里爾先生對“加減法”問題的回答讓我們很意外。他說:“我們(指德國)的《再生能源法》規定,對利用太陽能、風能、生物能等新能源發電給予補助。這種補助是嚴格依據發電原料、建筑年份和設備功率發放的,并且逐年遞減。這樣做的意義在于促使可再生能源進入市場,而不是一直依靠財政幫助。從長遠來看,可再生能源必須不依靠任何幫助,同常規發電能源展開競爭。”
加布里爾先生認為,到更改法律條款生效時的2009年,由于太陽能行業得到了充分發展,太陽能設備變得越來越便宜,企業也能取得良好的銷售額,對該能源的補貼就有所下降了。與之相對的,對海風發電和地熱發電的補助還要追加,因為在該領域的科研和技術開發上還需大量投入。政府會定期檢測,是否有降低補貼的可能。

    當記者問到“如果從2009年即開始減少對新能源的補貼,是否會對德國政府在2005年7月13 日通過的《國家氣候保護報告》,其中提出了2020年溫室氣體排放比1999年減少40% 的具體目標產生影響”時,加布里爾先生說:“德國聯邦政府把氣候保護放在優先的位置上。為了實現這一目標,2005年12月我們通過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規。其中幾個重點是:要大力推廣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不僅用于發電,而且應用于生產燃料和提供熱能。要提高能源利用率,將住房的能源標準提升30%(其中也包括老房子)。在此,我必須申明一點,2009年以后,對某些能源的補貼會有所下降,但聯邦政府絕不會減少對氣候保護的投入。在2008年的預算中,聯邦政府準備將33億歐元投入氣候保護。這個數字與2005年相比,提高了200%。

     有專家認為,德國發展風能等可再生能源產業,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比如利用發展可再生能源相關產業來解決日益嚴峻的人口就業等問題。但也是由此,德國的可再生能源躍居世界領先的地位。在全球眾多國家都將氣候保護、發展新能源借以應對能源危機問題的時候,德國可再生能源行業憑借自身的技術發展優勢搶占了更多的全球市場份額。

    從加布里爾先生對新能源在德國環境保護過程中所起作用的闡述中可以看出德國相關的政策導向。他認為,“煤、石油、天然氣變得越來越稀缺,其價格也日益增長。而核能呢,又有諸多缺陷。對資源貧乏的國家而言,就如德國,要保障能源的長期供應,可再生能源就變得不可或缺了。同時,在經濟領域中所取得的收益也是顯而易見的。德國工業生產并出口必要的技術,從而創造了不少工作崗位。當然,受益最大的還得數氣候。此外,德國不僅僅專注于可再生能源,發展清潔的現代火力發電站也是我們的工作重點。而且我們特別期望二氧化碳分離和存儲技術獲得成功,即碳捕獲與存儲技術(CCS)。這樣一來,煤炭也能變成一種清潔能源了。”

    國內交通污染排放已經成為城市生活中最大的污染源。而在中國人普遍青睞高檔轎車的意識下,德國的寶馬、奔馳尤其是奧迪汽車無疑是人們經常見到的標識。據不完全統計,奧迪汽車在我國政府用車中所占的比例暫且不談,卻已經成為一種權力的象征,進口奧迪汽車就更是“高檔中的極品”。那么,如此重視大氣保護的德國在這些車輛出口到仍然是發展中國家的中國來之前,有沒有從這些車的環境保護方面加以引導性的限制,例如排量等?針對記者的這一提問,加布里爾先生回答說:“德國汽車品牌如奧迪、寶馬、奔馳等在中國能得到推崇,對此我感到無比驕傲。”他認為,恰恰是汽車工業對環境和氣候的保護應當承擔重大責任,因此,在這一方面,它必須比過去作出更多努力。限制出口不是一條正確的路子。真正的良策是制定對所有生產者都有約束力的規則。正如在歐洲將要推行的規定:所有新車在行駛過程中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量要求控制在每千米120克。在這一目標上,我們是一致的。但如何作用于單個生產商,目前還在討論當中。毋庸置疑,將來奧迪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一定會降低,但在技術和外觀方面依然會保持原有的魅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