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QQ截圖20140117111534.jpg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風電“跑馬圈地” 暗賭政策利好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發布日期:2008-06-19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中國廣東核電集團公司的大崗子風電項目一期工程2007年底并網發電,二期工程又將于今年底并網發電。

諸如此類的新上馬項目正在不斷增大風電的發電裝機容量的比例。據行業專家預測,中國風電裝機容量到2020年底可以達到5000萬千瓦!相當于屆時中國發電總裝機容量的4%。

然而,中國水電工程顧問集團新能源項目教授級高工施鵬飛擔憂風電行業存在投資過熱跡象,“部分企業不惜虧損也要低價中標項目,不具備風電開發條件也要盲目上馬項目,這種"寧虧也要投"的做法不利于風電企業實現正常盈利”。

據悉,上述風電的一期工程裝機容量為5萬千瓦,工程造價成本約5億元,年發電收入約1億元。該風電項目負責人坦言,這基本屬于微利。

支持微利的風電業快速發展的動力是綠色能源的前景和國家政策。從2006年1月1日《可再生能源法》的實施到2007年4月《十一五能源發展規劃》的出臺,風能作為可再生資源一直是政策支持的重點。

風電項目如火如荼的發展態勢也帶動了上游風電裝備制造業的繁榮。國際風能理事會認為,中國2009年會成為世界最大風電裝備制造國,制造能力將達1000萬千瓦,約占世界市場1/2。目前,國內風電裝機制造業前景被看好,并深受風投追捧。

但是,分析人士也指出,風電行業被打上了深刻的政策烙印,行業發展屬于政策引導帶動市場需求,受政策風向影響巨大。投資者在積極響應政策對風電行業的支持的同時,還用上馬風電項目的行動去賭更大的政策支持。

在這種博弈過程中,風電業發展正遭遇四大疑問。

強制配額比例是否科學?

據了解,國家曾要求裝機容量超過500萬千瓦的發電投資商,在2010年除水電外,可再生能源配額要達到3%,2020年達到8%。這一要求使得國內風電裝機容量得以快速增長。

除了風電行業前景高預期之外,完成國家規定的可再生能源發電配額是發電企業爭奪風電特許權項目的另一個重要原因。

“盡管該配額比例尚未形成政策規定,也未規定相關懲罰措施,但這是一個國際大風向。”施鵬飛認為,這也成為國內風電裝機容量迅速增長的原因之一。

在東海證券研究員高冬看來,強制規模比例的科學性值得商榷,原因是該比例刺激電企發展風電并非出于利潤引導,而是一種政策預期,因此不具備長遠發展性。電企看不到風電發電的利潤所在,盡管能夠短時間內提高風電裝機容量,也難以形成良性循環,此外,電企因此大力上馬風電項目也推高了電力設備價格,難以如期回落。

聯合證券研究員王爽有不同觀點。她認為,盡管配額比例的政策預期帶來了風電項目投產熱潮,但不可否認,這種隱形政策信息對促進風電行業的投資很有利,也能方便市場化的資金投入。事實上,目前一些較大的風電場已經能實現較好的盈利,在當前火電普遍虧損的情況下,一些風電項目甚至比火電更有投資吸引力,很多企業投資風電已是自愿,并實現了盈利預期。

風電價格難上浮?

在煤炭等能源價格高企的大環境下,很多電企都看好風電能源的發展空間和收益,因此,在投標時紛紛壓低價格以求中標,這樣就使得風電價格非理性,盈利空間有限。

目前,風電上網電價包括國家發改委核準價格和特許招標價格兩部分。分析人士認為,這種定價機制能夠體現政府盡力控制電價的意圖。然而,在最初的招投標中存在明顯的“低價者勝”的中標傾向,2003年第一期招標中華睿報出了0.39元的超低價并成功中標。[NextPage]

分析人士稱,這類企業不惜低價中標,一方面是為了進入風電領域;一方面是賭風電價格將不日上浮。

從風電項目開發商的角度出發,分析人士認為,國家特許權招標價格較低增加了投資者風險,影響了行業的發展。

這一現狀在最近的第五期風電特許權招標中有所改變,與前四次不同的是,此次招標誰出價更接近平均價,誰得分就更高。施鵬飛認為,采用中間價競標利于改善風電上網價格機制,也意味著政府傾向于合理的風電定價。

一位風電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的風電價格比火電價格貴一倍,因此風電價格上升空間不大,真正值得風電企業關注的是如何降低風電設備的成本。

王爽認為,隨著風電設備成本的降低,風電價格只有下降的趨勢,加上火電價格正處于上漲壓力之下,因此,可預期未來幾年風電與火電上網電價的價差將越來越小。

設備價格迅速回落?

近年來,風電設備成本居高不下一直讓眾多風電企業不堪重負。據了解,近年來,風電設備成本已有所下降,每千瓦裝機容量成本從最初約12000元降到8000元左右,但這個降幅離風電企業的期望值還有一段距離,不少手持風電項目的企業在等待成本進一步回落。

盡管不少企業考慮到風電設備成本過高的因素,暫緩了項目上馬的步伐,但仍有很多企業看好風電未來贏利前景,為了及早進入風電領域忙于“跑馬圈地”,一般情況下,民企或外企投資風電更多地從進入行業門檻或盈利角度出發,而國企發展風電更多地考慮到企業長期發展策略要求。

施鵬飛認為,這一熱潮導致短時間內風電裝備成本仍難以迅速回落。王爽介紹說,關鍵是目前風電裝備仍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她今年4月份在一家風電設備制造企業了解到,每期風電設備生產出來后都會被風電企業一搶而空。

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風電設備制造業已有近百家,其中風電整機制造企業有40余家;部件制造業的發展也很迅速,僅風輪葉片制造企業就有20余家。分析人士認為,我國風電設備整機制造企業將面臨激烈的競爭,可能存在產能過剩的問題。這讓很多風電企業寄希望于上游競爭帶來風電設備成本下降,以便加快推進風電項目開發。

國家發改委《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稱,在采用國產裝備上,國家發改委強調風電設備國產化率要達到70%以上,不滿足設備國產化率要求的風電場不允許建設,這也利于風電設備成本控制在較低水平。

對此,平安證券研究員竇澤云認為,盡管不少企業已經著手技術自主研發,但大多數企業都是從事整機組裝制造,一些關鍵設備如軸承、變流器等零部件還是不能生產,大部分零部件還要依賴進口。因此,盡管目前風電裝備的國產化率在不斷提高,但國內風電設備的技術相比較國外仍處于較低水平,這也制約風電設備價格的進一步回落。

微利尷尬持續多久?

分析人士在看好風電產業發展的同時,也不得不承認目前國內多數風電項目的盈利情況并不樂觀。

王爽認為,至少在兩三年內,風電企業還難以實現良好的盈利狀況,原因是風電設備成本居高不下,而風電價格短期又沒有上升空間,企業需要想辦法降低運營費用。

在施鵬飛看來,風電未來的發展仍然面臨較大的風險,因為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政策,目前來講,政策風向而非市場規律對該行業的發展起著決定性作用。他舉例說,電網對風電的接納積極性方面、用戶對風電價格差價補貼方面,都需要更明朗的政府態度。

從風電項目發展現狀來看,不少惡意中標的電企因電價很低,風電運營出現虧損。一些電力企業并不太在意風電項目的盈利,而是熱衷于“跑馬圈地”。

施鵬飛認為,誰來為當前的虧損買單還不知道,對于大型國企來說,先搶占風電產能資源在手,再賭更明朗的政策支持成為一條普遍采用的風電發展策略。

事實上,國際上曾對風電成本有專業預測,結論是在2020年之后風電的成本將可以和火電、水電相近。竇澤云認為,如果考慮到火電的環保成本和風電的環保收益,到2012年風電的成本即可以與傳統火電接軌。

一位風電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如果不是惡意競價,按照當地正常的標桿價計算,風電企業基本不會虧損,頂多是不賺錢。

竇澤云經調查后發現,國內早期風電項目均是賺錢的,但特許招標項目多處在盈虧平衡點附近,目前是盈利低點,但隨著風電成本加速降低,風電將成為能獲取穩定回報的行業。

 國信證券研究員徐穎真認為,幾大電力上市公司年報顯示,風電項目的回報率比較低,對上市公司的利潤貢獻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對更多的電力企業來說,風力發電還只是個概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