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曾曉安今日接受中國政府網專訪,就“發揮財政職能作用,大力推進節能工作”與網友在線交流。曾曉安表示,目前中國已出臺的生物能源財稅扶持政策,限定了支持對象,控制了支持范圍,不會對糧食安全和糧價造成影響。
曾曉安說,生物液體燃料的規模化應用始于20世紀70年代的兩次石油危機。目前美國是全球糧食生物燃料的領頭羊,2007年玉米燃料乙醇1980萬噸,生物柴油150萬噸。并且在2007年底通過的《能源獨立和安全法案2007》中明確,到2022年生物能源產量達到1.1億噸。這對全球糧食供應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中國生物能源規模小,我們只有130萬噸玉米燃料乙醇,而且是為消化陳化糧而建立起來的,目前禁止再上新的糧食乙醇項目,發展方向定位在非糧生物能源。
曾曉安強調,我國人多地少,糧食安全至關重要。發展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產業一定要在確保糧食安全基礎上穩步推進,這也是我國發展非糧生物能源的根本原則。
曾曉安同時表示, 隨著國際油價上漲及受國家政策鼓勵,非糧生物能源與生物化工產業發展內在動力不斷加強,積極支持非糧生物能源發展仍然是緩解我國石油供應緊張局面的一個有效渠道,需要正確引導,積極支持。目前已出臺的生物能源財稅扶持政策,限定了支持對象,控制了支持范圍,不會對糧食安全和糧價造成影響。(據中國政府網直播文字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