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新能源產業盼政策扶持"姓公姓私"應一視同仁文章來源:中國經濟新聞網 | 發布日期:2008-12-11 | 作者:周雪松 | 點擊次數:
本報記者 周雪松 “目前世界各國都處在能源經濟轉型過程中,能源技術革命將使新能源產業崛起,成為繼IT行業之后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專家近日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強調,我國要抓住這樣一個機會,在當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同時對各種所有制企業應一視同仁。 “武進現象”及其軟肋 近日,在江蘇新譽風力發電設備有限公司(下稱新譽風電)的葉片車間里,幾張巨大的風力發電機組葉片依次排開,每張都有70多米長,工人們正在緊張地對這些葉片進行拼接和打磨。“現在已經訂出了33臺發電機組,銷售形勢不錯。”該企業負責人高興地說。 新譽風電是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的民營企業。近年來,武進區把扶持和發展新能源產業作為培育新的經濟增長極和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重要抓手,做大做強新能源產業,并取得了顯著成效。 自2006年5月新譽風電控股方“常牽中心”涉足風力發電機組研究以來,已經取得了多項突破性成果。目前,常牽中心已完成1.5兆瓦雙饋風力發電機組的最終設計和裝配工藝及工裝制造,設計年生產能力200臺。與德國聯合設計的2兆瓦新型直驅式風力發電機組也于最近研制成功。明年,該公司還將繼續投入1.5億元用于批量化生產,計劃該產品到2010年達到500臺的生產能力,年銷售收入超過30億元。 最近幾年,利用新材料、發展新能源呼聲甚高。黨的十七大報告中也提出發展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資源。當地有關部門抓住機遇,積極扶持新材料、新能源生產企業,使新材料、新能源項目在武進遍地開花。 “這幾年武進新能源產業發展迅速,去年我們新能源產業的產值是50億元,今年可能達到100億元,按這種勢頭發展下去,明年將突破200億元。”中共武進區委宣傳部負責人對中國經濟時報記者如是表示。武進區發改局工業科科長張仕賢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武進新能源產業今年完成100億元產值問題不大。” 在武進,除了常牽中心,近年來崛起的新能源企業還有中宏、格林保爾、順風發電、華尚等新能源領域新秀,形成了以風能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為主體的新能源產業集群。另外,以卡特石油為代表的生物柴油研發生產企業也嶄露頭角。 盡管發展勢頭非常良好,但當地新能源產業也面臨一些挑戰和不足,這主要表現在:雖然龍頭企業發展突出,區域產業環境優越,但產業整體基礎薄弱,產業配套體系有待完善。 “武進新能源產業仍然處在起步階段,需要政府部門重視,無論是為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與服務上,還是在企業融資方面都需要相關的政策配套。”張仕賢表示,特別是新能源產業發展初期,需要大量的投入,但是作為以民營企業為主體的當地新能源企業,在獲得國家政策、企業貸款及科研等專項資金支持方面存在明顯不足,這已成為制約當地新能源企業發展的一根軟肋。 行業前景廣闊,急需加大扶持 “能源技術革命將使新能源產業崛起成為繼IT行業之后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產業部部長馮飛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目前我國在發展新能源方面主要面臨的問題首先是技術的問題,其次是“發展環境上還有一些問題。” 值得一提的是,在國家日前確定的啟動內需“一攬子計劃”中,尚未明確新能源領域投資的具體數額,僅國家電監會日前表示,將建議增加對新能源、水電、核電等領域投資。中央此次擴大內需措施對新能源領域的投資一直為業界所關注。張仕賢透露,在中央4萬億投資計劃出臺后,武進區發改局也躍躍欲試,想申報新能源項目,獲得國家資金支持,但最終還是放棄了。 張曾經為武進的新能源項目進入國家相關目錄和計劃跑過江蘇省及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其間飽嘗艱辛。“武進新能源企業基本都是民營企業,雖然我們已經對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一視同仁,國家對發展新能源也非常重視,但具體申報項目時,還是感到越往上民營企業越難獲得政策及資金支持。”他非常盼望國家政策能夠平等地對待不同所有制性質的企業。 馮飛認為,我國要抓住能源技術革命這樣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當前擴大內需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中,必須加大對新能源產業的扶持力度。“由于當前能源價格沒有計入污染成本,新能源和傳統能源比價關系不合理,新能源價格偏高,必須理順能源價格體系,相關的法律法規需要進一步做出調整和細化,這些工作都有待進一步加快。” 此外,國家在稅收、產業政策及市場準入方面也需要深入研究進行改革,進而理順與新能源產業發展相關的各種關系。“當前,應將擴大內需刺激經濟增長措施與發展新能源戰略結合起來。民營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投資非常積極,在市場準入方面,應使各種所有制企業都能介入。”馮飛最后表示,對于后者,無論“姓公姓私”,都應該對他們進行相應的鼓勵和扶持。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