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新能源政策勿蹈日本覆轍文章來源:新京報 | 發布日期:2009-06-05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據《新京報》報道,有關部門正在制訂一項高達3萬億元的新能源政策計劃。目前流行的觀點認為,新能源改革計劃不僅使國家站在一個長期戰略的全球視野上參與下一輪的國家競爭戰略之中,而且還能有效解決國內需求不足,增加國內就業,最終走出經濟危機的泥潭。正因為這一流行的觀點使得政府甚至大多數民眾都普遍地以為更大的新能源計劃能在這場經濟中大有作為,A股市場能源板塊被投資者再度熱炒。 我們都知道,目前具有世界上最好的節能技術和新能源實踐經驗的日本,也恰恰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陷入“失去的十年”之后才逐漸發展起來,甚至有人認為,日本的真正崛起并不是在GDP高速發展的時期,而恰恰是在經濟繁榮背后的這場危機之中。因此,當前正陷于全球性經濟危機的中國推出這一政策應該是恰逢其時,也有之前日本的成功經驗可資借鑒。 不過,日本并沒有把他們的這些技術形成可大規模推廣的產業化過程,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沒有廣闊的市場。市場的前景和消費者的觀念都是這些新能源技術能否得到成功實施的關鍵環節。在當時的能源格局中,人們并不會出于環保的目的而使用這些昂貴的新能源或者節能技術,而會偏愛于傳統的能源和固有的消耗模式。所以,當時的外部市場環境和人們的普遍觀念就決定了日本有能力并有大量財力支持發展新能源技術或者節能技術,但卻沒有辦法使日本人實現大規模的產業化過程。 不可否認,目前全球的能源格局已發生某些微妙的變化。國際油價一度被炒到了每桶147美元,即使均衡之后的國際油價也維持在60-80美元每桶的高價位上。但是,在本質上國際能源格局并沒有發生根本性的逆轉。這一高價位仍然無法實現我們上述所說的產業化過程。大多數能源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只有當國際油價持續穩定在200美元每桶以上的價格時,這些新能源技術才有廣泛的市場化拓展空間。因此,我們在制訂實施這一計劃的時候,必須注意到這一點,千萬不要重現燒了一大堆錢、仍無法產業化的日本現象。 但這并不是說,沒有任何可突破的空間。比如,近幾年我國風電發展速度驚人,裝機容量從1995年的3.8萬千瓦到2008年的1215萬千瓦,2008年風電裝機躍居世界第4位。這一發展速度是因為風電成本與火電成本是最接近的,并且具有產業鏈和規模化優勢。巨大的風能儲量使得這一風能技術在未來具有可持續的產業化前景。我國可開發風能總儲量約有43.5億千瓦,其中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6-10億千瓦,近海風能儲量1-2億千瓦。 太陽能技術則是另一個顯性的新能源方向,同樣已具有一定的產業化空間。盡管太陽能發電成本在2-3元,遠高于其他電源,但是目前光伏系統的安裝價格呈逐年下降趨勢,成本的下降將直接驅動需求的增長。2008年全球太陽能電池產量6.85GW超過安裝量5.95GW,產能過剩和競爭加劇將使產業鏈完整、技術實力較強的龍頭企業受益,未來中國市場值得期待。 基于減少風險的考慮,我們在新能源技術研發和產業化過程中,對于傳統能源行業的改造升級也非常關鍵。這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傳統能源產業仍具有效率提升和技術改進的空間,先期的技術和資金投入使得我們不太可能放棄傳統能源的利用方式;而另一方面,則是由于傳統的能源產業中吸附了大量的城鎮勞動力,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的轉型過程中,必然會增加大量的結構性失業,需要相當長的一段時間來適應消化。□陳宇峰(浙江工商大學經濟學院)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