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能源專家:期待地熱能發電優惠政策出臺文章來源:中國能源報 | 發布日期:2009-08-07 | 作者:鐘銀燕 | 點擊次數:
專訪國際地熱協會理事、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鄭克棪教授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發展前景可觀。 在各種可再生能源的應用中,地熱能顯得比較低調。人們在過多關注著太陽能與風能的同時,卻忽略了來自地球本身的豐富資源——地熱能。擁有高效利用系數、穩定、持續等眾多優勢的地熱能深陷人為忽略尷尬境地,不得不說是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最大遺憾。 如今,在世界各地都在快步發展地熱能之際,我國地熱仍處于“計劃經濟”時代,差距將越拉越大并不是危言聳聽。近日,記者就地熱能發電的現狀和未來前景展望采訪了國際地熱協會理事、中國能源研究會地熱專業委員會主任、我國著名的地熱專家鄭克棪教授。 中國能源報:如今,國家大力發展可再生能源利用,但地熱能作為其中重要一員,似乎一直未受關注,請您分析我國地熱能發展現狀如何? 鄭克棪:20年前,世界地熱能的利用曾經在可再生能源電力中居于首位。進入21世紀以來,隨著風力發電、光伏發電、生物質發電迅速增長,地熱發電已退居次位。目前,世界上已經有地熱發電裝機容量達9000MW,其中,美國、菲律賓、墨西哥、印尼和意大利為世界排名前5位。國西藏羊八井地熱電廠現有裝機容量24.18MW,世界排名第15位,每年發電量約為140GWh(百萬千瓦小時)。 我國地熱資源豐富,但發展情況不容樂觀,基本上還處于計劃經濟時代。之前,地熱發電多是從高溫地熱資源獲取,隨著技術的發展,中低溫地熱資源也可以用于發電。我國在20世紀70年代,國家曾在廣東豐順縣鄧屋、湖南寧鄉縣灰湯、河北懷來縣后郝窯、山東招遠縣湯東泉、遼寧蓋縣熊岳、廣西象州市熱水村和江西宜春縣溫湯曾建過7個中低溫地熱發電站。如今,上述7個電廠,有5個運行數年后即關停,另兩個(湖南、廣東)雖一直斷續運行,但在2008年也徹底停產。主要原因是由于當時人為認識不足,只看到地熱能在開發初期成本高于常規電廠成本。這種短視的目光,直接限制了我國地熱能的發展。目前,我國并沒有新的地熱發電裝機計劃,僅剩一個西藏羊八井高溫地熱電廠,發電設備也屬于超期服役。可以說,我國地熱發電在此之后一直未有進展。 中國能源報:相對于太陽能和風能的不穩定性,地熱能是很可靠的可再生能源,可以作為煤炭、石油、天然氣的最佳替代能源。地熱能發電具有的優勢是什么? 鄭克棪:地熱資源最突出的優點就是,在所有可再生能源中,其利用系數始終是最高的。根據聯合國世界能源評價報告(WEA)22007年的數據顯示:2007年,風力發電量占世界可再生能源電力(包括水電)總量的3.3%,年利用系數是21%;太陽能發電量占2.2%,利用系數為14%;地熱發電量占1.8%,但地熱能的年利用系數仍高達72%。簡單來說在每年8760小時中,地熱能可以運行6310至6660小時,這是一個世界的平均數,實際上許多先進地熱發電機組已高達85%至95%。在新能源家族中,地熱能的利用系數是風能的3.6倍,太陽能的5.4倍。正是這些差異,使2004年世界風力發電裝機是地熱發電的近3倍,但其發出的電力還沒有地熱電力多。 從電力建設的成本來說,地熱發電大致1萬元人民幣裝機1kW,美國2006年在阿拉斯加的低溫溫泉雙工質發電是1300美元建1kW裝機,也是1萬元人民幣的水平。風力發電的成本與此近似,但太陽能光伏發電的建設成本一直居高,差不多10萬元建1kW裝機,直到近一、二年才略有降價。 相對于地熱能的持續與穩定型,風力、太陽能、潮汐能卻都受到氣候條件的限制。風力、太陽能利用系數不高,不穩定性又一直是其上網的主要瓶頸。盡管從資源的角度分析,常規地熱資源并不是到處都一樣豐富,尤其高溫地熱資源的分布有一定的地域性,但是,根據資源分布的特點,規劃相應規模的發展,是不會出現“無米之炊”的后顧之憂的。由此可見,地熱能比其他可再生能源有著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另外,地熱能是較為理想的清潔能源,能源蘊藏豐富并且在使用過程中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對地球環境不產生危害。 中國能源報:目前,盡管我國擁有先進的中低溫地熱能發電技術,但行業發展卻滯后,是什么原因導致的? 鄭克棪:盡管地熱電站未有增加,但我們并沒有放棄技術的研發,很早掌握中低溫地熱發電的雙工質發電技術。在我們發展遲緩時期,國際上對中低溫地熱發電的雙工質發電技術一直在繼續研究,并且有了新的進展。 眾所周知,國家政策的扶持對行業的發展至關重要。但是現在在地熱行業,即使有開發商愿意投資開發地熱發電,國家沒有相關政策扶持,也使得國內地熱發電進程顯得舉步維艱。其中,西藏羊易便是一個例證。西藏羊易地熱田高溫地熱井的最高溫度達207.16度,所蘊含的熱焓高達1397kJ/kG,其能量品位之高是太陽能和風能等可再生能源望塵莫及的。該項目在2006年在國家可再生能源法等優惠政策的感召下,有浙江開發商愿意投5個億來開發,設計建設25MW的裝機容量。項目得到參與完成羊易地熱田地熱勘探的西藏地熱地質大隊和西藏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積極合作,以及西藏自治區政府、發改委、電力廳等部門的積極支持,開發商進藏籌備開發工作,還受到了自治區主管能源的郝鵬副主席的接見。然而,促使該項目投產的“東風”始終沒來——政府審批扶持政策始終不見結果,令該項目的設計和籌備工作受阻。事隔兩年,地熱發電的上網電價優惠政策至今還未落實,開發商也只能選擇暫停進展,等待國家政策的支持。 目前,國家政策補貼太陽能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對風電上網的價格也有每度電0.25元的補貼,這無疑極大的刺激了太陽能與風電的發展。作為地熱行業人士,我們也呼吁國家重新重視地熱發電行業,并給予相關政策扶持?,F在投資10萬元建設1kW的太陽能光伏發電行業都在試產,國家不應該繼續忽視投資1萬元即建設1kW的中低溫地熱發電行業。不可否認的事實是,由于國家沒有相應的支持政策,確實阻礙了開發商的投資熱情。(記者 鐘銀燕)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