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低碳走紅 新能源企業兩會急吁政策扶持文章來源:中國經營報 | 發布日期:2010-03-08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李桂琴 在3月3日拉開帷幕的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上,“低碳經濟”掀起了首輪提案熱潮。 繼九三學社提交的“關于推動我國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被列為全國政協十一屆三次會議一號提案之后,臺盟中央提交“關于推進我國低碳產業發展的提案”,致公黨提交了“積極應對氣候變化,走中國特色低碳發展道路”,農工黨提交的則是“關于合理開發新能源發展綠色經濟的建議”等提案。 與此同時,各行各業也紛紛亮出“低碳牌”,“關于積極推廣綠色低碳技術、推動綠色建筑發展的提案”、“加快發展環境污染責任保險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提案”等提案也相繼出爐。 將發展低碳經濟作為應對氣候變化、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大戰略正在成為委員及企業們的共識。 直指政策支持 據《中國經營報》記者了解,針對目前新能源汽車產業及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狀況,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提案建議,提高對燃料電池轎車的補貼,直接出資建設加氫站或對加氫站建設進行補助和政策扶持。 全國工商聯新能源商會研究員李雷對記者介紹,氫燃料電池技術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未來發展的終極方向,能從源頭上解決污染問題實現零排放,目前日本、德國這方面研發投入很大,發展也很快,而由于燃料電池工程化技術研發經費長期匱乏,國內燃料電池系統所需配套材料、零部件和集成系統部件產業化開發基本處于空白狀態。“希望通過提案獲得國家相關部門的重視,繼續加大燃料電池技術課題資金投入,推動氫燃料電池關鍵技術的進步,同時加快燃料電池產業化進程。”李雷說。 企業關心的話題更為實際。 全國政協委員,通威集團董事局主席劉漢元就表示,將就制訂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法》等熱點問題提出提案,建議我國借鑒歐美經驗,制定光伏發電上網電價補貼政策,采取“基本電價保底收購”的方式,要求國家電網對太陽能發電按補貼性的上網電價全額收購。 中海陽(北京)新能源電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海陽”)董事長薛黎明對此感同身受。他在近期與國家相關部門密切接觸后得知,對于光伏發電《上網電價法》何時出臺,相關部門并沒有確切的時間表,薛黎明非常著急,“光伏產業要加快發展,最重要的是解決終端上網電價問題,所以光伏上網電價出臺十分迫切。” 面對政策缺位同樣焦灼難耐的,還有生物質發電產業中的眾多企業。 在生物質能產業中,我國在生物柴油、非糧燃料乙醇和生物質熱電這三個領域都已經有所發展,但是“微利甚至虧本”是國內企業長期以來面臨的現實。據記者了解,目前國內有數十家生物柴油企業,產能超過200萬噸/年,但是由于原料價格暴漲導致企業微利甚至虧本,實際開工的項目較少,年產量僅10萬~20萬噸,且國內尚未制定促進生物柴油銷售和使用的相關政策。而非糧燃料乙醇也因為高昂的成本至今沒有實現大規模生產。[NextPage] 生物質發電也是虧字當頭。國能生物發電集團有限公司黨群工作部總經理呂承友對記者介紹,我國生物質發電產業已日趨成熟,具備大規模發展的技術條件。但該產業的特殊性和當前政策方面的制約,導致企業持續發展能力較弱。 補貼還需落實 同樣讓薛黎明煩惱的,是如何拿到去年啟動的“金太陽示范工程”的財政補貼。 早在2009年7月財政部、科技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金太陽示范工程的通知》,規定對于符合條件的光伏發電項目可獲得總投資額50%~70%的補貼,這是繼我國政府在2009年3月出臺對光電建筑每瓦補貼20元政策之后的又一重大財政政策。 據了解,中海陽在福建投資建設的兩個三兆瓦的金太陽工程項目將于三月份開工,而怎么拿到國家“金太陽示范工程”的財政補貼,薛黎明至今還是找不著門路。“中央財政的部分補貼已經下發到了地方財政,可是據我了解就有80%的企業至今‘無福消受’。” 薛黎明告訴記者,大部分地方財政的說法是,上面部委沒有給明確的指示什么時候撥錢怎么撥合適,也沒有一個具體的文件解釋企業需要滿足什么條件上報什么材料政府就能夠撥款,“我最關心的,是相關部委督促地方財政將這部分資金落實到具體的項目上。” 對于生物質能企業面臨的具體問題,呂承友則認為,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成本相對較高,目前單位千瓦造價大約在8700~10000元左右,日常運營成本高,并有逐年升高趨勢。“盡管國家出臺了《可再生能源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規,但我國在生物質發電產業有關政策的執行層面還存在著電價補貼標準低、優惠政策落實困難等具體問題。”呂承友告訴記者,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的電價標準是由各省(區、市)2005年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加補貼電價(每千瓦時0.25元)組成,但是一方面是因為標桿電價的基礎是以煤為前提而制定,另一方面,脫硫燃煤機組標桿上網電價是以2005年為基準,雖然近期又增加了每千瓦時0.10元的臨時性補貼,但企業仍然難以改變嚴重虧損的局面。 “相關部門應該按照合理成本加利潤的定價原則,加快制定全國統一的農林生物質發電標桿電價基準,并加強規劃指導和項目管理,完善生物質能利用產業鏈。”呂承友說。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