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北京6月11日電 (記者 李彤) 今日在滬召開的《BP世界能源統計》2010年鑒全球首發式上,BP集團首席經濟學家克里斯托夫·魯爾表示,從可再生能源的現狀而言,目前各國在很大程度上需倚賴政府的補貼和政策。
以下為文字實錄:
[提問]:我特別關注可持續能源,我是來自英國領事館的。我的問題是關于可持續能源的影響,你覺得可再生能源未來發展前景如何?會持續它每年的產能?會持續增長、持續擴張嗎?
[克里斯托夫·魯爾]:到底可再生能源的能源效率提高了沒有?我們2009年看到的情況是,所有成功走出衰退的國家,他們的能源彈性或者說能源密集性都提高了。當然,如果是沒有走出衰退的國家,他們的能源消費本身就是有限的,所以能源消費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上升。關于那些經合組織,尤其是美國,他們的能源需求也出現了一定的復蘇的跡象,但是,我前面在演講中提到了,其實他們有一些能源消費需求的下降是永久性的,就是結構性的問題,并不是因為經濟衰退導致的。還有關于沙特、俄羅斯和中國的情況,這三個政府所提供的政府經濟刺激方案,都是傾向于能源密集型的行業,但是我們看到美國的情況就不一樣,因為現在美國經濟刺激計劃當中當中有很大的綠色組成部分,所以現在給出明確答案很不成熟,但是我們要看未來幾年的變化,無論是乙醇還是其他也好,恐怕很大程度上還要依賴于政府的補貼。我們看到碳的價格目前或是這樣持續。人們采用可再生能源的動力還不是很強。這將會影響到可再生能源的增長速度,比如去年西班牙對太陽能的補貼就取消了,一下子就對整個太陽能的產業產生了嚴重的影響。所以,整個可再生能源的補貼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德國也是這樣,政府補貼一旦取消的話,整個可再生能源的增長動力好象就缺失了。所以,從可再生能源來說,我們還是很大程度上倚賴政府的補貼和政府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