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国精品在线观看-岛国精品在线-岛国大片在线免费观看-岛国大片在线观看完整版-日本老师xxxx88免费视频-日本久久综合网

980x86.gif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稅收緊箍咒將成"十二五"能源政策主線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發布日期:2010-07-02 | 作者:周婷 | 點擊次數:

指導未來五年之內我國能源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的“十二五”能源規劃目前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之中。其中,通過經濟稅收為杠桿,刺激能源價格,倒逼地方政府和企業進行節能減排,很有可能成為一條政策主線。

國家能源專家咨詢委員會副主任、中國能源研究會常務副理事長周大地日前表示,“十二五”是我國能源轉型攻堅任務能否完成的關鍵期,為此應該加快能源相關政策調整,包括研究出臺資源稅、能耗稅、排放稅、碳稅、物業稅,進一步調整能源價格,強化資源管理的效率。

周大地強調,應該以有力的經濟政策為杠桿,倒逼地方和企業節能減排的內在動力。他認為這是要“加快能源政策調整”中的很重要的一個內容 。

周大地曾經擔任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所長,并且現在是由中國工程院承擔的我國中長期能源規劃的主要參與者之一。他的觀點既能夠反映官方的高層意見,同時又帶有“高級智囊團”的前瞻性色彩。

值得注意的是,周大地這番表態不僅強調了稅收政策的作用,而且強調了除資源稅之外其他相關的稅收項目,例如能耗稅、排放稅、碳稅,甚至包括針對房地產的物業稅?,F在資源稅改革試點已經進行,而其他幾項稅收政策都是目前的討論熱點。此前有媒體報道稱,為了確?!笆晃濉惫澞軠p排目標的實現,我國還將出臺碳稅政策。

盡管“排放稅”是否就是“碳稅”,究竟哪個名稱更準確,學術界、決策層都存在爭議。但這仍可以認為是半官方的一次明確表態,即在明年進入“十二五”之后,有關能源的稅收政策必然會密集出臺。通過稅收杠桿調節資源價格,在“十二五”期間要動真格的了。

實際上,以稅收調節資源價格,在“十一五”期間曾被反復提及,但出于多種因素的限制,直到今年才真正破冰,在新疆設立資源稅改革試點地區,允許資源稅由從量計征改為從價計征。先行先試之后,再擇機在全國其他地方推廣試點經驗。

當前,我國的節能減排壓力較大?!笆晃濉睖p排目標為5年內單位GDP能耗累計降低20%。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09年底,全國單位GDP能耗較2005年累計下降14.38%;對全國城市檢查的結果發現,到2009年底,已完成“十一五”節能目標的有北京、天津2個直轄市,完成進度超過80%的有湖北、湖南、廣西等22個?。▍^、市),完成進度70-80%的有西藏、安徽、吉林、貴州、青海5個?。▍^),完成進度低于60%的還有2個?。▍^)。這意味著,如果把“十一五”的節能減排目標每年平均分配的話,那么去年還差1.62個點未達標,也就是今年要比預定指標超額完成減排1.62個點;同時全國還有7個省區要在今年內超額完成減排任務。

因此,在“十二五”期間,實行“稅收倒逼”政策有很強的緊迫性。

我國能源消費長期以來存在低效、高碳的特點,要實現能源對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支持,必須要改變目前高耗能、高排放的能源消費結構,即要在2050年之前完成清潔能源比重占50%以上的結構性轉型。為此,到2030年之前的二十年,特別是以“十二五”為龍頭的頭五年,將是決定能否完成這個轉型的關鍵時期。也就是說,如果十二五不能完成能耗降低20%的指標,而把欠債留到以后的十三五、十四五來完成,則我國的節能減排、能源轉型的完成難度就更大了。

因此,要形成節能減排的內在機制,即通過價格手段約束資源使用者自發地節約能耗和減少碳排放,并通過稅收手段刺激能源價格,倒逼企業和地方政府推進節能減排的內在動力。只有這樣,才能有望實現“十二五”減排目標。

另一方面,在“十二五”期間推出稅收政策,可以預留出一定的政策適應空間。

資源品價格上漲會在一定范圍內推高生產品價格和居民消費成本,需要一定的機制來消化和吸納資源品價格上漲所產生的傳導效果。如果在當前推行稅收政策,時機尚不成熟。而在“十二五”期間將出臺一系列配套的改革性政策,包括建立提高普通勞動者收入的長效機制,研究對農民、城市低保人群等不同階層的能源補貼政策,出臺階梯性能源定價策略等,這些政策有利于在建立“科學、高效、綠色、低碳”的能源消費模式的基礎上,能源消費者順利度過價格上漲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
中國新能源網版權及免責聲明:
1、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于中國新能源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中國新能 源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2、凡本網注明 "來源:XXX(非中國新能源網)" 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綜合動態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