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政策加溫 新能源企業能否冷靜發展文章來源:國際新能源網 | 發布日期:2011-03-16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為期十一天的兩會進入倒計時,關于新能源產業的熱議也將繼續升溫。早在兩會前,就有業內專家預測,兩會將帶來新能源產業再次進入到輿論制高點。事實也確實如此,兩會前后成為新能源等相關政策的密集發布期,新能源也將在國家政策的推動下快速發展。 國家主力發展的新能源主要集中在戰略性新興產業,包括光伏產業、風能、生物能、多晶硅及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其中光伏產業和新能源汽車被各行專家認定為最具發展潛力的行業。 而無論是光伏產業還是新能源汽車產業,其發展都離不開蓄電池。光伏產業需要蓄電池解決并網儲能問題,而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動力源在于蓄電池,這無疑帶來了蓄電池這一新能源產業的巨大前景。 在新能源產業超速發展的背后,也存在著一系列隱憂。首先,政策加溫為新能源產業發展提供了溫床,但同時可能導致很多企業恃寵而驕,造成企業發展原生動力不足,反而被國外企業鉆空子。另一種情況剛好相反,政策激勵必然帶來巨大的市場利益,這就造成各企業蜂擁而上,這種盲目投資和盲目發展的狀態將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 對此,蓄電池龍頭企業超威表示,雖然蓄電池行業已踏上康莊大道,但在看到行業前景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存在的壓力和挑戰。一方面國外蓄電池企業對國內巨大的市場虎視眈眈,另一方面,企業需要通過不斷的技術提升才能滿足光伏產業和新能源汽車等行業對蓄電池的高要求。而對于蜂擁而上紛紛投資新能源產業的情況確實存在。 從投資現狀來看,蓄電池行業一片欣欣向榮的景象,各企業都紛紛轉投向汽車用蓄電池和太陽能光伏電池。但由于技術和資金缺陷,不少企業無法達到蓄電池應用的苛刻要求,因而逐漸淪為勞動密集型加工廠,甚至有不少企業不得不退出這一場還未開始的戰爭。 目前,蓄電池行業能夠承擔起戰略性新興產業對蓄電池要求的企業并不多,往往集中在超威等資深蓄電池企業。這也對超威等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此,超威方面表示,將繼續保持自主創新,按照戰略性規劃腳踏實地走好每一步。當然,筆者也希望有更多有實力的企業能夠加入到新能源產業大軍中,為新能源產業的發展添上重要一筆。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