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聯合國: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 仍需政策支持文章來源:人民網 | 發布日期:2011-05-18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西班牙的塔式太陽能發電站。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日前發布報告顯示,如果得到公共政策的有力支持,到本世紀中葉,可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供應的比例可達到77%。相比之下,2008年這一比例僅為13%。 報告指出,2010年到2050年間,可再生能源的廣泛使用可使溫室氣體減排2200億到5600億噸,這將有助于實現去年墨西哥坎昆氣候變化大會所確定的全球升溫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的目標。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主席拉貞德拉·帕喬里(Rajendra Pachauri)表示,委員會整合了現有信息,對可再生能源減緩氣候變化的潛力進行了科學評估,本次報告可為決策者們應對氣候變化提供健全的知識基礎。 報告由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第三工作組起草,長達3000頁,凝聚了120名專家的智慧,其完全版將于5月31日發布。第三工作組負責人奧特瑪·艾登霍費爾(Ottmar Edenhofer)表示,有了穩定的氣候和能源政策支持,可再生能源通過持續供應能源、穩定氣候,能夠造福人類。但可再生能源要實現顯著增長,在技術上和政治上都面臨重大挑戰。 報告評估了160個對可再生能源發展產生影響的科學構想,范圍涵蓋能效變化、人口增長、人均消費量等。報告稱,可再生能源在全球能源市場中的份額將會增加。據樂觀估計,到2050年,可再生能源占全球能源需求的比例可達到77%,而最悲觀的預計為15%。 在全球新增的發電能力中,可再生能源占據相當大的比例。2008年到2009年新增的3000億瓦發電能力中,可再生能源貢獻了1400億瓦。盡管受金融危機影響,可再生能源仍在2009年仍實現了增長。到2050年,與核能或使用碳捕獲和儲存技術的化石燃料相比,可再生能源對低碳能源供應的貢獻更大。目前,就全球可再生能組成而言,發展中國家所占比例超過了50%。 雖然某些可再生能源技術已具備經濟競爭力,但目前可再生能源的生產成本往往高于市場上的能源價格。報告指出,如果污染物和溫室氣體排放等環境影響能被貨幣化并計入能源價格,將有更多的可再生能源技術具備經濟吸引力。在過去幾十年里,多數技術的成本已大幅下降,未來可再生能源會出現重大的技術進步,成本進一步下降,將在減緩氣候變化方面擁有更大的潛力。 報告還指出,為促進可再生能源發展,各國必須要制定相關公共政策,承認和反映可再生能源更廣泛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包括可再生能源在減少空氣污染和改善公共健康方面的潛力。(薛亮) 英格蘭的海上風力發電場。 美國的生物燃料制造廠。 冰島的地熱發電廠。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