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關于舉辦碳交易體系與碳盤查、碳計量方法專題研修班的通知文章來源:中國新能源網 | 發布日期:2011-10-27 | 作者:未知 | 點擊次數:
各有關單位: 我國是《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和《京都議定書》的締約方,中國政府已鄭重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左右;森林面積和蓄積量分別比2005年增加4000萬公頃和13億立方米。我國在提出上述目標的同時,還提出要把綠色發展作為我國在可持續發展框架下應對氣候變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碳交易體系和學習碳盤查及碳排放的計量方法是落實控制目標要求的重要舉措。 為了幫助相關部門和單位開展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決定舉辦“碳交易體系與碳盤查、碳計量方法專題研修班”。具體情況和參會方式見附件。 一、培訓內容 第一單元:碳交易體系的建立、CDM機制與碳匯、低碳發展投融資策略 1、坎昆會議談判國際最新進展及全球碳交易市場發展方向; 2、碳交易評估,碳交易可行性,碳交易報告; 3、2009-2011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總體狀況分析; 4、2009-2011年全球碳排放交易發展現狀分析; 5、2009-2011年中國碳排放交易情況分析; 6、基于中國政府2020 年減排目標的碳排放貿易體系; 7、2011-2015年中國碳排放交易市場投資機會及分析建議; 8、碳交易市場與CDM運行概述; 9、中國CDM政策與進展; 10、中國CDM市場的重要議題及解決方案; 11、CDM項目實施中的經驗與教訓 ; 12、建筑領域節能減排與碳交易 ; 13、林業碳匯的發展 ; 14、國際國內發展低碳經濟扶持政策與專項資金申請辦法; 15、碳金融與碳融資; 第二單元:碳盤查及碳排放計量方法 一、溫室氣體管理的國際國內背景; 二、ISO14064:2006溫室氣體盤查標準解讀; 1、ISO14064:2006適用范圍、用語定義及原則 2、溫室氣體盤查設計與發展 2.1組織邊界與營運邊界的確定 2.2溫室氣體排放與移除之量化 3、溫室氣體盤查清冊組成 3.1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移除量 3.2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或增加溫室氣體移除量的組織活動 3.3基準年的溫室氣體盤查清冊 3.4不確定性的評估與降低 三、溫室氣體內部審核和核查技巧; 1、溫室氣體信息體系內部審核的方法和程序 2、溫室氣體報告的核查和驗證方法和程序 3、核查驗證報告和核查聲明書的編制 四、溫室氣體排放的計量方法及案例分析; 1、化石燃料燃燒的CO2排放量計算方法及案例介紹 2、工業生產過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方法及案例介紹 3、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方法及案例介紹 4、土地利用變化和林業碳計量方法及案例介紹 5、民航業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方法及案例介紹 6、廢棄物處置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方法及案例介紹 7、森林碳匯計量檢測方法 8、建筑行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計算方法及案例介紹 二、主講嘉賓 擬邀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環境保護部、中國人民銀行、科學技術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中國標準研究院、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有關單位部門的領導和專家授課。 三、參加人員 1、各地政府相關部門主管人員、環境交易所、碳買家碳賣家、碳中介咨詢機構、廣大企事業單位投資管理部門、各地節能中心、節能服務公司、清潔生產、工程咨詢機構、管理咨詢、大專院校專業研究人員等相關人員。 2、工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計量部門及計量檢測機構、認證咨詢機構、電力、鋼鐵、民航業、水泥、煤炭、可再生能源、油田、垃圾焚燒和填埋、林業、水利、農業、節能、環保、金融機構等負責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及負責節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的相關管理人員。 四、培訓費用 培訓費1800元/人(含講課費、資料費、場租等費用)。食宿統一安排,費用自理。 五、時間安排及報到地點 時 間:2011年11月25日- 11月28日(25日為報到日)地點:廣州市 六、報名方法 報名方法:請將報名回執傳真至:010-68883646 地址:北京東城區朝內大街225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低碳課題組” 郵編:100010 聯系電話:(010)68883646 傳真:(010)68883646 聯 系 人:陳志剛 楊 箭15510317476 附件: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