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熱門關鍵詞: 廣州能源所 百度 |
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能源民企翹首渴盼政策“甘霖”落地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 | 發布日期:2012-07-17 | 作者:郭力方 | 點擊次數:
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近日召開的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指出,截至目前,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新36條”相關實施細則已全部出臺,要抓好落實,尤其要在鐵路、市政、能源、電信、衛生、教育等領域抓緊做幾件看得見、鼓舞人心的實事,以提振投資者信心。 在近期諸如魏橋自建電廠被關、新能源并網難重挫民企投資信心以及油氣民資難破壟斷“玻璃門”等一系列不和諧之音頻傳的背景下,溫總理“辦點實事”的號召無疑給意欲深耕能源行業的民企以巨大鼓舞——人們紛紛期盼更多實至名歸的政策“甘霖”能普降大地。 新能源并網難“癥結”在電網 過去幾年,在為數不多的民企參與度高的能源領域,新能源可謂典型代表。據估算,目前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領域民間投資總額超過8000億元,民間投資的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裝機容量約占其總裝機容量的18%。 然而,由來已久的并網難問題在近兩年來的集中發作,逐漸開始澆滅眾多新能源民企的投資熱情。過去幾年來,這一問題在風電行業身上表現得最為明顯, 中國風能協會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因被電網限電而損失的風電發電量達100億度,經濟損失近100億元。 圍繞解決并網難問題,過去電源與電網企業一直在博弈,最終,在電網企業“風力發電由于自身間歇性和不穩定性特點給電網安全造成沖擊”的理由下,國內風電場掀起一波波并網技術改造潮,也為此投入了高額成本。 盡管技術性改造在按部就班推進,但風電并網難的問題并未因此而趨于緩和,反而有變本加厲之勢。在此背景下,人們開始意識到問題并非僅僅出在技術環節上。 雞西富邦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近日掛牌出售黑龍江華富風力發電(穆棱)有限責任公司39%股權。其出讓的風電場目前總裝機7.72萬千瓦,總投資已超過12億元。雞西富邦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早在2003年就投資風電開發領域,當被問及為何要賣出風電場股權時,公司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東北三省去年是電網限電的重災區,2010年按電網要求投入200多萬元改造機組,并網性能按理說已達電網公司要求,但去年還是頻繁接到電網限電通知,全年一半時間機組無法滿負荷運轉。去年底風電場運行虧了360多萬,再虧下去沒法向股東交代,所以就打算賣了。[NextPage] 在國家鼓勵民資進入風電領域政策頻出的背景下,雞西富邦卻選擇黯然退出,不得不讓人思考。上述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國家鼓勵民資投資新能源,我們聽了很有熱情,但目前并網難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企業的盈利預期。而且,這一問題并非全在技術上,電網主動吸納風電并網的態度可能更需要改進。 不僅僅是風電,太陽能光伏發電也同樣遭此魔咒。光伏行業去年以來遭遇國外市場需求急速滑坡打擊,而國內市場卻遲遲不能大規模啟動。按照業內人士普遍看法,其問題同樣出在“并網難”問題上。 區別于大規模集中建電站,采用分散式并網,鼓勵自發自用,已讓德國、意大利等光伏發電裝機量達到中國的近5倍之多。但是,作為國際主流的分布式光伏發電,目前在國內卻處于艱難發展的境地。近年來,國家也在以“金太陽工程”推動太陽能屋頂及離網電站規模化應用步伐,但從目前來看,效果卻十分不佳。 北京亦莊經濟開發區一位企業主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2010年公司成功申報“金太陽示范工程”,公司廠房屋頂光伏電站規模達20GW,按照公司核算,以目前公司每月的用電需求計,如果該電站正常滿負荷發電,完全可保證企業正常運行,還有富余電量上網出售。但現實情況卻是,由于電網不認可,該電站自建成之日起連1/3的電量都沒發出過,企業用電仍須向電網購買。“類似我們這樣的企業遭遇很多,大家辛辛苦苦裝得電站常年在屋頂曬太陽,成了名符其實的形象工程。”該企業主說。類似的遭遇已讓眾多在新能源領域耕耘已久的企業形成一個共識,那就是期待電網公司拿出具體行動積極吸納新能源發電,或者允許企業自發自用式分布式并網。“如果要說辦實事,那么切實出臺針對電網企業的鼓勵甚至強制政策,對我們這樣的企業來說是最實在的。” 電廠與用電戶直接交易最迫切 一個多月前,山東魏橋集團自辦電廠電價低出國家電網1/3的報道引起熱議,其獨立聯網、低價售電的經驗甚至一度被解讀為“魏橋模式”。事實上,業界圍繞這一模式的探討從一開始便沒有僅限于其低電價及獨立電網,更多地被賦予電力體制改革的“地方樣本”,以及作為民營企業的魏橋集團參與電力建設所呈現出的“星火燎原”之意。[NextPage] 不久前國家能源局出臺的《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提出,支持民間資本擴大投資,以多種形式參與水電站、火電站、余熱余壓和綜合利用電站。對于當前火電行業來說,連年的虧損可能讓眾多民營企業望而卻步。在眾多關于火電虧損“癥結”的探討中,煤價高企是重要原因之一,但電力市場化改革相對于煤炭的滯后性,更被認為是其中的深層原因。 山西一家民營火電廠旗下電廠裝機已達200萬千瓦,到去年底,公司已虧損近千萬元。其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過去瘋漲的煤價讓企業一度苦不堪言,即使守在山西這座“煤海”旁邊也不例外。今年以來,動力煤價一度下跌超過100元/噸,被問及企業經營狀況是否有所改善時,他表示情況有所“緩解”,但長期以來存在的電網調度問題依然存在。“過去我們廠機組環保水平不達標,電網調度上沒有優先權。2009年電廠淘汰了小機組,上馬5臺30萬千瓦大容量機組,按理說電網調度能正常點,但仍時常被限制出力。”該負責人說。 類似的情況中國證券報記者時不時聽說,煤價高企之外的電網調度問題正浮出水面。一直以來,作為電力市場最主要參與主體的發電及用電方常常受制于處于中間環節的電網調度的遏制,電網獨家買賣電的特權無形中增加了發電廠運行經濟效益的不確定性。 鑒于此,電力行業一直存在啟動電廠與用電戶直接交易的呼聲。能源局相關專家此前在媒體上撰文時就指出,目前化解電廠虧損、推進電力改革方面最緊迫的任務,是創造條件建立電力“多買多賣”格局,即推動電廠與用電戶直接“見面”進行市場交易,啟動競價上網機制。 上述電廠負責人表示,“魏橋模式”給像他這樣的民營電企最直接的啟示就是“獨立”,既不與國家電網聯結,從而不受國網調度及發電時限的控制。 電力體制改革是宏大命題,非一朝一夕能解決,眼下的問題是要找到“突破口”。而這一突破口,用上述能源局專家的話說,便是取消或弱化電網獨家買賣電的特權,將電力交易機構從電網中分離,成立單獨不受電網約束的電力交易部門。 上述電廠負責人表示,電力體制改革是決策層思考的事,對于民營電廠來說,他最關心的是此前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利用價格杠桿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發展的實施意見》中有關開展競價上網、電力直接交易的試點何時能全面啟動。“以前全國搞了好些個試點,最后都被叫停了,希望這次能持續下去。”他說。[NextPage] 油氣民企期待擺脫夾縫生存 在《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一步擴大能源領域投資的實施意見》中,鼓勵民資進入的油氣領域涉及從產業鏈上游勘探開采、中游油氣管網建設以及下游石油冶煉等諸多領域。以西氣東輸三線管道引入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等各路資本合作建設為標志,有些領域近期已有了一些實質性的動作。 然而,在中國證券報記者采訪中,聽到的聲音更多在于,管網建設動輒投資數百億元,民間資本多數規模有限,基本上處于參股地位,并且管道建設周期長,投資回報可能要到數年后,這一特點大大降低了民企參與此一領域的積極性。 事實上,在油氣產業鏈上,民資活躍的環節目前集中在下游冶煉及加油站環節,這些領域傳遞出的聲音或可真正代表油氣領域民資的期待。 據中國石化聯合會專家介紹,我國的油品市場主要由中石化、中石油兩大集團供應,在此主渠道之外,還有數量不少的地方小煉油企業,雖然規模較小,但對保障我國燃料市場的供應發揮著積極的補充作用。 但地煉企業長期以來在“兩桶油”壟斷油源供應及銷售終端的夾縫中生存的現狀一直備受關注。在當前油氣領域鼓勵民資進入的大背景下,政策上出臺引導支持政策,拓展地煉企業的生存空間,更成為眾望所歸。 山東金城石化集團一位負責人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他們作為民營地煉企業大軍中的一員,目前最頭疼的問題是煉油油源的嚴重不足。據他介紹,山東地煉企業目前所能獲得的原油供應量總計不過700萬噸左右,但地煉企業擁有的總產能則達7000萬噸。油源不足導致產能的嚴重閑置已經讓山東地煉企業生存維艱,同時背負“落后產能”的陰影數度險遭淘汰。“我們行業一直以來最渴盼的就是何時能擺脫‘兩桶油’提供的有限的配額油,獲得更大的原油進口權。”他表示。 中國證券報近期曾報道,新疆廣匯能源有望在當地政策支持下成為國內首個擁有原油進口權的民營企業。這一消息讓眾多地煉企業看到了希望。
|
地址:廣東省廣州市天河區五山能源路2號 聯系電話:020-37206200 郵箱:newenergy@ms.giec.ac.cn 經營許可證編號:粵B2-20050635 粵ICP備:11089167號-4 主辦:中國科學院廣州能源研究所 1998-2013 newenergy.org.cn/newenergy.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新能源網 版權所有 |